全片无岳飞,到处都是岳飞,《满江红》的精神传达是怎么做的?

张艺谋执导的《满江红》在上映之后,获得了不少的好评,票房也成功成为了同党榜首。它在今年春节档电影中势头超足。在众多评价中,“热血”一定是用得最多的一个词。网络上有视频流出,很多观众在电影结束后自发鼓掌。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定然是这部电影的精神内涵得到了很充分的传达。

全片无岳飞,到处都是岳飞,《满江红》的精神传达是怎么做的?

《满江红》的立意其实很常见,也很简单,就是小人物大梦想,然后传扬一种爱国、向上、奋斗的精神,不少影视剧、小说等文艺作品,甚至是中学生的作文都是如此。

其实这样的立意不够有吸引力,同类太多了,本身也太平了,想要做得好、打动群众比较困难。但这部电影没有让大家失望,从反馈、评分和票房都可见一斑。那它的精神传达到底是怎么做的呢?

全片无岳飞,到处都是岳飞,《满江红》的精神传达是怎么做的?

从宏观上来看,《满江红》塑造了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运用中国的文化精粹——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用创新的故事来继承优秀的传统精神。

这部电影与民族英雄、传奇人物岳飞息息相关,讲述的是岳家军尽力保全这首词的故事,这是一个从史实引申而来,发散思维创造的故事。

全片无岳飞,到处都是岳飞,《满江红》的精神传达是怎么做的?

岳飞以逝者身份存在于这部电影中,却无处不在。沈腾饰演的张大,集智慧勇气情义于一身,名字却如此随意,也正是这样,才能用具体的人去表现岳家军这一值得尊敬、铭记的群体,具有代表性。

全片无岳飞,到处都是岳飞,《满江红》的精神传达是怎么做的?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是我们从小学就开始接触的名言名句;中学,我们开始背诵《满江红》。它朗朗上口,好像表达的是报国立功与积极奋发的精神,知道就够了,考试不会错就够了。

但是电影以它为名,用创新的故事具象化地解释诗词,不断扣题、点睛,看完电影之后,我们会觉得自己竟从未去真正理解这千古绝唱,陷入沉思。

全片无岳飞,到处都是岳飞,《满江红》的精神传达是怎么做的?

再从微观角度(也就是情节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线索设置与更替得当,起到了使情节紧凑、递进衔接自然的作用。

《满江红》的节奏是从慢到快的,前面慢的部分以“密信”为线索,小兵张大与亲兵营副统领孙均探寻金国使者死亡、密信消失的真相。这封密信与宰相秦桧的秘密有关,相关消息引得众人团团转,密信的去向也牵动着观众的心。

全片无岳飞,到处都是岳飞,《满江红》的精神传达是怎么做的?

当密信被找到且被瑶琴吞下后,线索又变了——由密信变为了《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岳飞将军的绝笔。更深的计谋,也就是张大一众小人物的真实目的浮出水面。线索的巧思,让整部电影浑然一体,并且像影片配乐一般有节奏感,怎能不看得起劲?

全片无岳飞,到处都是岳飞,《满江红》的精神传达是怎么做的?

第二,剧情反转很高能,极大地吸引了观众注意力;高低潮设置得当,能够调动观众情绪,引发共鸣。

很多网友说后半段的剧情反转成了麻花,只能说这个描述很形象了。沈腾的张大好像败了又好像没败,易烊千玺的孙均不知是正是邪,雷佳音饰演的秦桧居然还有替身……影片中各个角色的所作所为总是让人意料不到,出其不意肯定是能将观众快速拉入片子的思维的。

全片无岳飞,到处都是岳飞,《满江红》的精神传达是怎么做的?

然后就是高低潮了。高潮总是让人紧张不已,孙均发现张大背上有岳母刺字“精忠报国”时生刮后背,瑶琴杀死何立且被反杀,张大被秦桧的侍女杀死等等。低潮情意绵绵,让人喘口气,比如张大对着咽气的瑶琴以歌诉爱的情节。

全片无岳飞,到处都是岳飞,《满江红》的精神传达是怎么做的?

然后不得不提的就是“全军复诵”这个全片最大的高潮了,有了前面情节的铺垫与氛围的渲染,雷佳音说的每一句台词都充满了情绪与影片的价值观,再加上利用了重复的手法,这首词重重地落在观众心头。再加上《满江红·怒发冲冠》本就是一首情感调动力强、有思想有故事的词,共鸣这不就来了?想不热血都难。

全片无岳飞,到处都是岳飞,《满江红》的精神传达是怎么做的?

创新的故事设定加上用心的情节、细节设计,使得不那么特别但隽永的核心立意深入人心。《满江红》无疑是成功的。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383 字。

转载请注明: 全片无岳飞,到处都是岳飞,《满江红》的精神传达是怎么做的?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