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打胎药当保胎药发给孕妇,这样的闪失要不得

近日,安徽省肥东县肥东安贞医院护士错将打胎药当成保胎药发给孕妇一事,有了最新进展。当事孕妇丈夫施先生称,医院道歉并赔偿了9万5千元,“胎儿我们不打算要了,怕后期有后遗症”。肥东县卫健委调查清楚后,涉事护士已被辞退并吊销护士资格证。

误服打胎药发生在施先生陪同妻子到医院保胎期间。据了解,孕妇共误服3粒名为米非司酮的打胎药。护士发现错误后,向医院汇报情况,医院医生对患者进行了催吐、稀释等措施,随后又陪同施先生及妻子程女士赶往其他医院洗胃。但是,胎儿已有17周左右,此事对于胎儿后续可能产生的影响依然让孕妇及其家人感到担心,最终决定终止妊娠。

尽管双方已就调解协议达成一致,但此事对施先生一家人造成的伤害很难彻底消除。孕妇及其家人已经为胎儿付出大量感情精力,最终终止妊娠,不仅会有损孕妇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她和家人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这场事件给医院的教训是深刻的,值得当地医疗系统引以为戒。

医院针对护士操作有严格的查对制度。比如三查七对、三查八对甚至四查十对的规定,不少患者就医时,也会发现护士经常确认患者身份,保证用药扎针的准确。医护过程中不厌其烦地查对,优化药物或护理操作流程,其目的就是排除人工操作可能造成的失误。这些流程也有助于评价医护操作是否规范,在发生事故后能及时回溯原因。如果医院和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那么这样的事情便不会轻易发生。

将打胎药当保胎药发给孕妇,这样的闪失要不得

此外,当地医院不妨反思管理问题。据该院妇产科负责人表示,由于住院人员较多,住院的床位紧张,没有多余的床位腾出,医护人员就安排了打胎和保胎的病人住进同一个病房。就此而言,正是因为医院不恰当的管理,才为护士犯错并造成恶劣影响制造了可能。即便因为一时资源紧张,不得不在同一个病房安置不同病人,医院也应当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发生混淆,比如床位合理分区、强化床位标识。

跳出这个事件,对“吃错药”的情况,有些医疗专业文章提到了干扰用药安全性的因素。除了护士,用药安全牵涉到医生、药师、患者及其家人等多个主体。在用药安全上,所有人都有责任,彼此要加强衔接沟通。相关研究发现,医生下错医嘱、频繁更改医嘱、医嘱字迹潦草都会影响医嘱的准确执行。有网友从药厂包装出发,指出药物的包装设计,比如颜色、形状上应有所区别,并保持相对稳定的样式风格。

当前,住院人数多、医患配比失调是困扰不少医院的普遍问题。医护人员长时间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精神不免疲惫恍惚。这些因素不仅会让患者的就医体验打折扣,也难免增加医护人员工作失误的概率,造成用药不安全等医疗风险。

这些延伸的讨论,并非为该事件中失误的护士开脱。再好的医疗体系和设备,都离不开医护工作者的敬业态度。只有自身素质过硬,牢记职业担当,才能在攸关生命的操作上不负患者所托。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128 字。

转载请注明: 将打胎药当保胎药发给孕妇,这样的闪失要不得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