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到底要不要上早教?美国心理学教材早已给出答案

我们这一代父母真的挺辛苦的,自己的童年是被放养大的。轮到如今有孩子了,却是空前的需要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周围越来越多的“关键期”、“起跑线”的声音,一个普通的新手父母,真的很难不焦虑。

早教就是一个例子,上吧,会不会是智商税?而且费用高昂还要担心跑路了;不上吧,都说3岁前是黄金时期,而且周围那么多人都上了,会不会错过孩子的发展机会? 儿童教育到底哪些是我们应当真正重视的?

这个问题在我孩子刚出生的一段时间,我也纠结过。随着一天天的带养、各种书籍阅读和思考,今天我有了更多体会,这里和大家分享。

0-3岁,技能发展并不重要

最近读到的《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提到了很多与早期发展相关的研究结论。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第4版)》是在美国及世界各地被广泛使用的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科书,是发展心理学教学中最权威的教材之一,同时也是发展心理学研究领域引用率极高的著作。

“无论父母的经济条件如何,一个有条理、刺激丰富的物质环境以及父母的鼓励、参与和情感投入,都有助于0-3岁的孩子语言和智力的发展”。(Espy,Molfese&DiLalla;,2001;Klebanov et al.,1998;Roberts,Burchinal&Durham;,1999)

书中早早就给出了答案,有益于孩子智力发展的是有条理、刺激丰富的环境、父母的支持与鼓励,父母的参与和情感投入,不是早教课。

“费用高昂的早期学习中心,用字母和数字卡片训练婴儿,对稍大的学步儿童,开设的阅读、数学、科学、美术、音乐等等。

没有证据表明这种做法可以培养更聪明的“超级宝宝”。

相反,给婴儿呈现那些他们还没做好接受准备的刺激,会导致他们退缩,从而削弱他们的学习兴趣。

没有证据表明在生命的前几年存在着技能发展的关键期,如阅读、音乐表演或体操,这些技能取决于大量的训练(Bruer,1999)

父母对婴儿和学步儿谈话的多少非常重要,它对早期语言进步影响很大,言语能力反过来又可以预测小学时的智力和学习成绩(Hart & Risley,1995)

研究者认为,过度的早期学习会伤害大脑,损害神经回路,减弱大脑对日常经验的敏感性,而这些经验是健康生命开端所必需的。

0-3岁到底要不要上早教?美国心理学教材早已给出答案
综上,如果早教指的是用字母和数字卡片等这类训练是无用的。但是如果早教指的是亲子共读、游戏等等,早教当然是有用,但不是去早教机构才叫早教。

亲子阅读、语言启蒙等被广泛关注的早教内容今天,下面我想分享一些可能会被忽视的但是被证明对儿童发展有益的经验。

真正有效的经验

1

新生儿多趴

让婴儿体验俯趴很重要。因此,在白天,应该多让孩子练习“俯趴”,以促进婴儿的整体发展。

0-3岁到底要不要上早教?美国心理学教材早已给出答案
他们抬头时颈部和脊背上方的肌肉就能得到加强。婴儿滚动、坐起和爬动时都需要使用这些肌肉。借助这些部位的发达肌肉,婴儿就能转动头部,观察周围的情况,从周遭环境中获得不同的感受。“肚皮时间”能帮助婴儿获得更强的颈、背部肌肉及更多的认知角度,从而促进他们身体和大脑的发展。

●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年,多多安排俯趴尤其重要。

2

积极采取跨越身体中线的活动 

很多动作都需要交替使用左右脑。爬行、走路、跑步、攀爬、跳跃、骑自行车等,都需要协调地交替运用左右两侧的肢体。

大脑左半球控制着右侧的腿、胳膊和手,而大脑右半球则控制着左侧的腿、胳膊和手。当左右肢的交替运用跨越了虚拟的身体中分线——中线(Midline)——时,大脑两个半球之间就会持续地交换信息。还能增强沟通大脑左右半球的胼胝体的功能。

0-3岁到底要不要上早教?美国心理学教材早已给出答案
●为幼儿营造大量在地板上活动的机会。这些活动不仅应包括爬行,还应包含滚动和四处移动探索等;

●游戏活动中安排更多能锻炼身体协调能力的运动。例如,在玩“我说你做”的游戏时,可以让孩子做出将双手交叉于胸前或用双手交叉触碰膝盖等动作;

●跑步、攀爬、跳跃、扭扭车、滑板车、骑自行车等。

3

足够的安全感和爱 

有的环境会导致处于其中的人产生某些消极的性格特征,例如,极端暴力倾向。而另外的成长环境,如慈爱、稳定的成长环境,则有助于让人形成更好的自控能力。

0-3岁到底要不要上早教?美国心理学教材早已给出答案
1岁前的小孩子醒来的时间是非常短的,所以要多拥抱他,因为肌肤接触是传递爱,让孩子感受安全的一种方式。如果你问我最好的早教在哪里,是在温暖的家里,微笑的爸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3岁以前,主要是传递爱和安全感。

●平时给孩子更多的拥抱,更多笑容;

●给予孩子关怀和照料,让孩子感到被爱;

●和孩子对话、唱歌、讲故事、一起玩;

●对孩子的需求做到迅速、积极回应;

4

日常、丰富的刺激 

大脑具有寻求新奇之物的倾向。在探索环境时,人类会将新物件、新事情、新人、新经验、新感觉置于优先地位。受到周围环境刺激的神经元会形成更多的突触,建立起更精细复杂的交流系统。而很少受到刺激的神经元将会丧失突触。

婴儿会把一切东西都放进嘴里尝一尝。他们通过把不同的物品放进嘴里或握在手里来体验这些物品的大小和形状。婴儿的大脑会将视觉、听觉、触觉和味觉等不同信息综合起来形成对物品的具体印象。

0-3岁到底要不要上早教?美国心理学教材早已给出答案
一项研究追踪了0-3岁半之间从罗马尼亚孤儿院转到被应该家庭收养的孩子。发现,虽然有些婴儿获得了充足的营养,但早期刺激的缺乏导致了孩子认知贫乏,损伤了孩子的大脑。

类似的研究也表明,把婴儿放在刺激缺乏的福利机构6个月到2年,会永久地阻碍各方面的心理发展。

●父母对孩子温柔的抚摸、拥抱和语言交流;

●经常去户外接触各种各样的环境,买菜买水果,逛超市,公园、游乐场、展览馆,甚至旅行;

●尽量让宝宝们到户外享受阳光和新鲜空气,雨天、刮风也可以让孩子看看;

●带宝宝看看花草树木,飞鸟虫鱼,带他们认识自然界中形形色色;

5

注重精细动作发展 

精细动作主要是指手的动作,也称为小肌肉动作,凭借手以及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小肌肉群的运动,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本质,是手-眼-脑的协调能力。

对于儿童而言,他们面临多种发展任务(如取物、写字、画画等),精细动作能力是这些活动的重要基础,也是评价孩子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

0-3岁到底要不要上早教?美国心理学教材早已给出答案
除了各种玩具,其实日常生活也有很多可锻炼的事项:

●7、8个月开始每天给孩子提供手指食物;;

●1岁左右开始训练孩子自主进食,也非常锻炼孩子精细动作;;

●让孩子剥橘子、剥豆子、剥水煮鸡蛋;;

●适当的时候,让孩子学会自己扣衣服扣子、穿脱鞋子等;

6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专注力也叫“注意力”,是指人对某一事物或活动极为专心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项「和学习关联特别紧密」的能力。坐得下来,听得进去,记得清楚,能为孩子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特别好的基础。

对大脑来说,更为集中的注意力又能带来更强的记忆力。

0-3岁到底要不要上早教?美国心理学教材早已给出答案
●通过眼神接触来获得婴儿的注意。婴儿需要认识到你正有意识地与他交流。而眼神接触能清晰地向他传达这一信息;

●眼神接触没有问题之后,将你想让婴儿注意的图画或物件指给他看。“同视(Shared gaze)”这一术语指的是你和孩子同时注视同一件物体的行为。在你将与孩子最初的眼神接触转换为两人“同视”一件物品的过程中,热情同样十分关键。;

●变换念书或说话的节奏也有助于孩子维持记忆力,利用声调、面部表情和手势强化你要表达的言语和概念。;

●让孩子感受到你对某一话题的强烈兴趣。更重要的,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明白你很看重某些事物的价值,这样你的感觉就会“传染”给孩子;

●孩子的注意力周期会随训练和年龄的增长而延长。所以,如果一开始孩子无法像你期待的那样长时间集中精神,也不要灰心。你不需要以牺牲你与孩子的乐趣为代价来向前赶。这样,较短的注意力周期才会逐渐扩展为越来越久的乐趣。

7

鼓励孩子多触摸获得日常经验 

活在一个什么都“不许碰”的世界里或许能为孩子带来片刻的规矩,也确实能让他更安全一些,但在更多时候,这只会剥夺孩子通过触摸学习新经验的机会。而且触摸往往是学习这些新经验的最佳方式。

如果孩子体验过什么叫“热水”,现在又体验到了从烘干器上取下的毛巾的温暖,他就会迅速地把“热”的概念从热水扩展到热毛巾上。孩子对“热”这一概念的扩充就得到了确认。

让婴儿体验有鲜明对比性的事物是启发婴儿以这一方式扩充已有概念的好方法。

0-3岁到底要不要上早教?美国心理学教材早已给出答案
●每天做捡拾玩具、收拾衣物及清洗餐具等日常活动时,可以让孩子通过触摸不同的物体表面体验凸凹与平顺、粗糙与柔软、粘稠与光滑等不同感觉;

●教孩子认识表示这些感觉的词汇。孩子们会将这些词汇与自己的感觉联系起来。这种联系正是孩子形成概念化思维的开始;

●婴儿了解新事物的过程中,应允许婴儿在有人看护的前提下自由接触和探索周围的事物及环境。向他们解释各种事物的异同。从简单的对比开始,教他们辨别不同的概念,例如,将“凹凸不平”与“非常平滑”相比较;;

●当孩子阅读的能力更为完善时,可以向他们补充更多与情感有关的、富有对比性的概念,如闷闷不乐与喜气洋洋,严厉与温柔等。罗列有对比性的概念对学龄前儿童而言既有趣又有挑战性。而孩子很早就会开始通过触摸来形成这些概念。

8

多说!多说!多说! 

儿童心理学家贝蒂·哈特(Betty Hart)与托德·莱斯利(Todd Risley)通过研究表明,

父母与孩子谈话时所使用的词汇量大致能反映出他们的社会和经济地位: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家庭使用的平均词汇量为616个单词,普通工薪阶层的家庭是1251个单词,拥有较高职业地位的家庭使用的词汇超过2153个单词。当研究者进一步考察父母所用的词汇量与孩子的智商发展水平的联系时,他们发现二者直接相关。

抛开社会经济因素之外,如果低收入家庭的父母能尽可能多地向孩子描述他的日常生活,并大量使用描述性的、有趣而正面的词汇与孩子交流,那么孩子可能会因掌握的词汇较多而获得更高的智商。

0-3岁到底要不要上早教?美国心理学教材早已给出答案
0~3岁,婴儿所听到的词汇的数量对他以后的智商分数有直接影响。研究表明,对婴儿说话及为他阅读能显著提高孩子的智商水平

●有意识地为孩子营造一个语言信息丰富的环境。词汇量的增加对孩子上学时及毕业后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概念化思维能力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通过游戏和各种趣味性手段鼓励孩子学习和使用新词汇;

●在做日常家务的时候,我们边做边给宝宝描述和讲解我们在做什么。其实,从出生开始,我们就可以用语言不断告诉小宝宝这是什么,在做什么。

9

大声朗读培养概念化思维 

为孩子阅读能让他在认识新词汇的同时又巩固熟悉的概念。一本书就能为孩子提供大量思考和说话的素材!

0-3岁到底要不要上早教?美国心理学教材早已给出答案
关于如何亲子阅读,我也写过大量的攻略:

●每天陪孩子读书。为了做到这一点,你首先应设定较短的阅读时间。之后可以逐渐增加阅读时间的频率和长度;

●同孩子分享阅读的想法和感受。有的儿童书籍几乎没什么文字,但仍然有很丰富的概念。这些概念通常是以图片和插画的形式介绍的。在阅读这类在阅读这类书籍时,要尽可能地多说;

●问孩子问题也很重要。让孩子指出你所讲的内容的要点。当孩子的语言能力有进一步发展后,请他说说故事的内容或走向。在孩子学习新词时,请一边将事物或人的名称指给他看,一边念给他听。这一点非常关键。

以上提到的9点养育经验建议,是我读到的各种育儿书基本都会反复提到的,有一些很重要也容易被忽略。当然,这并不是我们育儿的全部。

对于没有太多精力和时间的父母,好的早教机构是家庭教育有益的补充,但要确保找到好的机构,坏的教育比不教育还坏。

好的早教也不是只有通过早教机构才能获得,只要父母有心,花时间,更好的早教其实就在我们日常生活里。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4567 字。

转载请注明: 0-3岁到底要不要上早教?美国心理学教材早已给出答案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