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再生气,也不能轻易触碰这两条“育儿底线”,孩子受害一生

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现在的大部分父母都会采取“穷养儿子富养女”的传统观念,女儿乖巧管教的时候应该和蔼一些,而儿子调皮管教时就应该严厉。

所以一旦遇到孩子做错事犯错误父母们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开始打骂孩子,批评孩子。在父母看来,“及时止损”就应该用这些严厉的办法,这样以后孩子才会记住,不再犯错。

可是打骂孩子真的有用吗?

家长再生气,也不能轻易触碰这两条“育儿底线”,孩子受害一生

父亲的“棍棒教育”,彻底打碎了孩子的自信

同事小刘姐家的大宝自从上了幼儿园以后就变得十分调皮捣蛋,不是不好好上课就是捉弄别的小朋友,而且还经常扰乱课堂秩序,好多老师都反应大宝调皮捣蛋的“光荣事迹”。

不仅如此,大宝在班里还经常拿走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老师不止一次地批评过他,但是仍没有任何改变。

于是老师不得已向接孩子放学的大宝爸爸说明了这些情况,大宝爸爸听后勃然大怒二话不说,直接就动手打了孩子。

大宝爸爸本以为孩子小教育过后就会忘记,没想到这一打却打碎了孩子的自信。

家长再生气,也不能轻易触碰这两条“育儿底线”,孩子受害一生

大宝从那以后确实变懂事了,但是性格却出现了问题,不仅变得畏畏缩缩,还不敢多讲话了,和小朋友也不怎么玩儿了,彻底变成了一个“沉默的小羔羊”。

大宝爸爸的这一打,打碎了孩子的天真的同时也打碎了孩子的自信,给孩子的人生中添了一道看不见的“伤痕”。

父母们总是认为现在对孩子严厉,长大之后才能勇于面对社会的残酷,但是没有一个好的性格怎么面对社会?

家长们再生气,在教育孩子上面也要谨慎,千万不要轻易触碰这两条“育儿底线”。

老人常讲:惯子如杀子

所以大多数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采取严厉态度。尤其是对待儿子,一旦有任何错误动辄打骂,毫不在意孩子的想法和健康。殊不知这样的方法才是真正的“杀”子。

父母们谨记,这两条“底线”千万不能碰。

第一条:不管再生气都不能打孩子

“不打不成才”这是大多数父母常挂在嘴边的话。父母们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犯错需要管教时就要采取最传统的方法,打。

社会不是家庭,外人不是父母,不会对你如春风般温暖,只会待你如寒风般冷酷。只有接受了父母更严厉的“鞭笞”,以后在外面才不会受到别人的“毒打”。

其实我们都明白不应该打孩子,但是脾气一上来就控制不住自己。而且很多父母认为“打”孩子在解决问题上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不自觉地就会采取这样的管教方法。

但是父母们有没有想过,孩子还小时正需要父母的关爱和鼓励,这个时候打骂孩子特别容易伤害到的孩子的心灵。

家长再生气,也不能轻易触碰这两条“育儿底线”,孩子受害一生

第二条:不管再生气都不能伤害孩子自尊心

明朝朱用纯的《朱子家训》中层记载:堂前教子枕边教妻。

意思是说作为一家之主要在人前当众教子,既给了客人面子又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这本来是中国古代用来治家育人的策略。但是放到现在就不是很适合了。

人前当众教子容易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们总是认为,孩子犯了错就要立即指正出来,没有必要为他留任何颜面,这样他以后才能长记性,知道事情有可为,有可不为。

小孩子不懂事,无所谓丢脸不丢脸,做错了事,直接指正就可以,而且小孩子的忘性大,即使丢脸也很快忘记了。

家长再生气,也不能轻易触碰这两条“育儿底线”,孩子受害一生

这样的方法不能说没有效果,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孩子来说当众受到批评是非常伤自尊心的一件事。

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即使是面对犯错的孩子,父母们也切忌不要轻易触犯“育儿底线”,人前鼓励,人后教育才是最好的方法。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346 字。

转载请注明: 家长再生气,也不能轻易触碰这两条“育儿底线”,孩子受害一生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