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两岁前,有这些“坏毛病”,最好不要斥责,小心会起到反作用

现在的父母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平常生活和学习中,都会很注意孩子各种好习惯的培养。当孩子出现一些“坏毛病”的时候,父母就非常着急,希望孩子能够立刻纠正这些不好的“毛病”。但如果宝宝是不满2岁,有一些看似的“坏毛病”,爸爸妈妈不要急于斥责孩子,小心起到反作用。

一、宝宝2岁以前很爱哭,不要急于斥责孩子,哭只是孩子表达情绪的方式。

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非常乖巧,但是有一些小宝宝就表现得非常爱哭闹。小宝宝哭闹的时候呢,妈妈总是想办法制止孩子。如果劝说不管用的话,妈妈就免不得很恼火。有时候,妈妈看孩子一直哭,就会斥责孩子“不许再哭了,再哭我不要你了。”甚至,有的妈妈就真的把孩子扔下,走到一边不管他了。

宝宝两岁前,有这些“坏毛病”,最好不要斥责,小心会起到反作用

孩子爱哭,家长应该怎么办?

1、孩子哭闹时候,家长首先要找到孩子哭的原因。

小宝宝一岁以前哭,大多数的情况是因为吃喝拉撒睡等生理方面的原因。但是一岁多的小宝宝就开始有自己的想法、情绪,他们哭的原因是愿望达不到,哭成了达成愿望的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不够的时候,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甚至,有的小宝宝懂得用哭来博取大人同情。

家长找到孩子哭的真正的原因,再对孩子的哭闹采取正确的措施。

2、孩子哭闹家长不要急于制止,给孩子一个发泄情绪的时间。

有些家长对于孩子哭特别反感,只要孩子一哭,就会马上勒令孩子停止。这种强行的制止孩子哭的办法,可能当时看似很有效。但是长久如此,孩子的坏情绪得不到发泄,就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宝宝两岁前,有这些“坏毛病”,最好不要斥责,小心会起到反作用

3、孩子情绪得到释放以后,家长再试图安抚孩子的情绪,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的情绪得到适当的宣泄以后,家长应该及时对孩子的情绪进行安抚。比如,孩子因为妈妈的离开而大哭,爸爸首先要对孩子的情绪进行认可,再说:“爸爸知道你和妈妈说再见很难过,不过,宝宝应该知道妈妈是有很重要的工作去做。妈妈做完工作,马上就会回来陪宝宝的。不如,爸爸先和宝宝去玩一会儿游戏吧。”

当孩子的情绪得到了释放,得到了安抚。家长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也就不哭了。孩子的每一次哭闹,对孩子来说,都是一次成长。

二、孩子喜欢乱啃东西、吃小手,家长不要过分担心。

孩子在两岁以前,喜欢用嘴巴探索世界。他们手里拿到什么东西都会往嘴里放,手里没有东西的话,会喜欢吃自己的小手。家长觉得孩子这样做,一是很不卫生,担心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二是怕孩子养成经常吃手的坏习惯。所以,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啃玩具,吃手指头,就会马上制止孩子。

宝宝两岁前,有这些“坏毛病”,最好不要斥责,小心会起到反作用

孩子2岁以前,属于孩子的口欲期,他们喜欢用嘴巴来探索体验周围的环境,所以他们碰到什么,都要“吃”什么。这属于非常正常的现象,家长不要过于担心,更不要简单粗暴地制止孩子。

家长要怎么做帮孩子顺利渡过“口欲期”呢?

1、家长把家里的卫生工作做好。

只要孩子接触的东西是干净卫生的,不要用行动或者粗暴的语言去阻止孩子,用嘴巴探索世界。

2、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可以“吃”的玩具。

要注意玩具的材质和卫生即可,让孩子可以满足小嘴巴对于“吃的渴望。”

3、爸爸妈妈多陪伴接触孩子,也可以转移孩子小嘴巴的注意力。

孩子吃手、乱啃东西的情况也会减少。孩子得到爸爸妈妈的拥抱、抚摸、游戏,更有安全感。

宝宝两岁前,有这些“坏毛病”,最好不要斥责,小心会起到反作用

三、孩子“认生”的“坏毛病”,家长不要管。

孩子“认生”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有些孩子对于亲戚朋友的打招呼、或者抱抱等行为,会有反感哭闹的行为。有的家长会觉得孩子这样很没有礼貌。家长会比较担心,孩子是不是太胆小、内向。

一岁多的孩子,脑海里没有礼貌规则的意识。他们的“认生”,是本能地对陌生人的排斥。家长不要用成人的礼貌规则去要求孩子,反而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对于孩子认生,家长可以这样做:

1、宝宝认生很严重,家长应该多带孩子出去玩。

孩子多接触外面的事物,多见陌生人,孩子认生的程度就会减弱。

2、见到别人,家长教孩子多打招呼,可以减轻孩子认生的程度。

3、多让孩子接触自己的同龄人,有利于孩子大方开朗性格的形成。

宝宝两岁前,有这些“坏毛病”,最好不要斥责,小心会起到反作用

一两岁的小宝宝,对于世界充满了好奇,爸爸妈妈的陪伴与引导,就显得格外重要,这个年龄的孩子也需要父母更多的理解和关爱,才能更健康的成长,家长们加油哦。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55 字。

转载请注明: 宝宝两岁前,有这些“坏毛病”,最好不要斥责,小心会起到反作用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