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专家坦言,用“仪式感教养法”培养出来的孩子生活更幸福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曾说:“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没有这种小确幸,人生只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而已。”对于我们和孩子来说,如果生活没有仪式感,就没有了那些难忘的时刻,也就失去了很多的快乐。

同样的,在生活中仪式感可以帮助孩子建立生活秩序,让孩子更加独立自律,让他有意识地去规划、体验日常生活。德国儿童心理专家、心理学硕士梅兰妮·葛列瑟联合幼儿教育学校创始人艾克·霍佛曼出版的《孩子需要家庭仪式感》一书中指出:“家庭仪式为孩子的生活带入了一种架构,协助我们自身与家庭建立和谐的生活。”

儿童心理专家坦言,用“仪式感教养法”培养出来的孩子生活更幸福

全书她用在家庭中施行多年,效果极佳的教养秘诀告诉我们家庭仪式感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怎样的作用,以及应该如何施行这些仪式感帮助孩子独自、自律,与家庭感情亲密。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有用的小妙招吧。

在过去,如果有人每天按照固定的时间做相同的时间,会被认为不够酷,不知变通或者太过迂腐,但时间改变了这种观念,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个人经验,都肯定了生活中那些固定、规律而重复的流程,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仪式。

大部分的父母都会认同这种仪式,但却常常忽视对仪式的建立,那究竟什么是仪式呢?

作者在书中指出,仪式是在特定情境或特定时间点所做的特定行为。它有着特定的规则和需要遵守的固定流程,并且需要刻意练习,让它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便能熟悉这种仪式的流程。

儿童心理专家坦言,用“仪式感教养法”培养出来的孩子生活更幸福

比如永远有固定的睡觉时间和睡觉仪式,固定的吃饭时间,一天至少有一次全家人一起在餐桌上用餐,而且直到用餐结束,所有人都要留在餐桌上。这样的仪式会给每个人,尤其是孩子安全感、安定感和信赖感。

如果仪式才刚刚进入你的家庭和人生,那么之后你会渐渐发现,你的家庭生活会因为仪式而变得轻松起来。因为通过仪式,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会明确和预先确定下来,也就是毫无妥协的余地,这样会省去很多讨论的时间,让你可以从容地安排其他事情。

儿童心理专家坦言,用“仪式感教养法”培养出来的孩子生活更幸福

那么仪式在日常生活中到底有哪些作用呢?作者在书中给出了9点,归纳起来就是:仪式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安定感和信赖感,降低孩子的恐惧感;仪式也能促进孩子独立,提高他的学习力,增强专注力,并建立规则意识和设定底线;同时,仪式还能让日常生活得到预知,帮助孩子建立秩序和方向,保持健康。

简单来说,就是仪式让孩子能够拥有强健的人格,还会让他们健康成长。

不过,仪式和规则是不同的。

规则需要去遵守,否则就会受到惩罚。仪式却并不需要,即使没有很好的执行,也不会受到惩罚,因为仪式呈现的是教育中的正面元素,和惩罚没有任何关系。不过,如果仪式成为了生活中的一种约束,那就必须要赶快废除它,如果不想取消她,那就要用更好的仪式来改进或者代替。

仪式在日常生活中会简化我们的生活,让人产生归属感,让家人更团结,面对外人时,彼此会使用相同或者相似的仪式,会有同心协力的感受。

儿童心理专家坦言,用“仪式感教养法”培养出来的孩子生活更幸福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仪式也有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伤害。比如不喜欢睡午觉的孩子,去了一个有午睡仪式的家庭中生活,那么这个仪式对他而言就是一种折磨。

作者在书中讲述了她人生中一段仪式带来的可怕经历。

小时候,她的阿姨去世了,表姐希望年少时的作者可以一起进入停尸间去跟阿姨道别,因为这是传统的仪式。但作者并不愿意进入停尸间,在表姐几次劝说之后,为了让表姐满意才跟着她进入了停尸间。从此之后,无论作者和死者之间是什么关系,停尸间的送别对她来说都是一种糟糕的感受。

强迫孩子去做一件父母觉得好而孩子不愿意的事情,就可能会导致孩子一辈子都害怕这件事情。因为孩子对这件事的理解和我们或许完全不同,他不够成熟,那样的事情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只有将仪式与正面的事情联系起来,才会是有意义的,同时也要睡着时间、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地调整仪式,才能让仪式真正地成为孩子成长中的小帮手。

儿童心理专家坦言,用“仪式感教养法”培养出来的孩子生活更幸福

仪式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也可以在很多特别的日子里使用,让这些特别的日子变得更加与众不同,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丰富和美好的回忆。

那么如何用仪式把这些特殊的日子变得更加美好呢?

首先,给生日一个聚会

生日是几乎每个人都会在意的日子,这天总需要将插着拉住的蛋糕放在装饰得很漂亮的桌子上,唱着《生日快乐歌》,吹着蜡烛、许愿、拆礼物,接受大家的祝福……

儿童心理专家坦言,用“仪式感教养法”培养出来的孩子生活更幸福

这样的生日仪式是很多人都接受并喜欢的,如果父母能够创造一套专属于自己家人的生日仪式,那对孩子来说会是十分特别和快乐的。比如让寿星决定生日礼物、午餐晚餐吃什么等都是很不错的仪式,甚至也可以举行一场特别的变装会等,让孩子在这一天感受到和平时不愿意的快乐,将会是他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其次,让家族庆祝活动成为心中最重要的日子

如果家族中有重大的庆祝活动,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特殊的东西,比如一套新衣服等去参加,那么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件很值得期待的事情。但同时,家族活动很容易让孩子感到枯燥乏味,无法融入,这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折磨。这个时候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和孩子年龄相近的伙伴一起参与,但并不是每次都会有合适的人选。

儿童心理专家坦言,用“仪式感教养法”培养出来的孩子生活更幸福

如果活动的地方离家不是很远,就可以邀请孩子的一个朋友一起去,那么孩子们会很开心,也会玩到一起。也可以让孩子带本新的绘画本、彩色笔、贴纸书等,让孩子即使一个人也可以有事情做,让他不至于那么无聊。也可以让孩子一起来帮忙,让他有事情做,感受到和家人一起劳动的快乐和充实。

然后,让传统节日深入人心

即使生活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很多传统节日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按照不同的传统节日风俗使用一些不同的仪式,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比如端午节得吃粽子,中秋节得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春节再忙也得回家等。

儿童心理专家坦言,用“仪式感教养法”培养出来的孩子生活更幸福

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用仪式帮助孩子理解节日蕴含的文化也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让孩子不但能够增长了知识,也能够让他明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最后,孩子生病时

虽然这是一件不太让人愉快的事情,但却无法避免。在孩子生病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地宽容一些,比如可以让孩子和父母一起睡,或者得到特别想要的零食、书籍和礼物等,甚至可以在看完医生之后,带孩子去吃个冰激凌、汉堡,玩一会儿手机或者多看一会儿电视等。

儿童心理专家坦言,用“仪式感教养法”培养出来的孩子生活更幸福

用这些特殊的仪式,让孩子能够毫无压力地去看医生,配合医生的治疗,帮助他尽快地康复。只要每次在这些特殊时间段里,都不断地重复这些行为流程,那么这些有规律的仪式就会让孩子产生安全感,甚至有可能让他产生期待,让生病的感觉变得不那么糟糕。

儿童心理专家坦言,用“仪式感教养法”培养出来的孩子生活更幸福

忙碌的生活已经剥夺了我们太多的情感,为什么不用仪式教会孩子给生活加点盐?

当他有一天独自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时,尽管不知道明天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但仍然会一如既往地在每一天的清晨给自己一顿丰富的早餐,给自己一个确定的当下;也会在每一个疲倦的深夜,安心地遵从自然的法则,顺应和重视节气、节日,和自己的影子干一杯;在世间斑斓的诱惑中沉淀下来,反思自己,反思生活。即使生活艰难,也总有时间让自己的脚步从容一点,让生命的节律更清晰一点……

愿我们的人生都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浪漫的诗和广阔的远方!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806 字。

转载请注明: 儿童心理专家坦言,用“仪式感教养法”培养出来的孩子生活更幸福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