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孩子和谐相处?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让TA自由成长

在我们成长的年代,一家有好几个孩子,一起玩、一起闹,对于孩子的预期也比较放松,顺其自然,大家快乐地成长,而到了现在,每一个还有都有好多的压力,面对电脑、电视、短视频、游戏机的诱惑,各种补习班围棋、英语、钢琴、画画、唱歌等等,学校里面做不完作业、考试等压力。

现在的双减政策之下,减的的考试,减的是作业,可是作为学习需要掌握的知识是不变的,中高考还在,压力依然在。

而孩子少了,期望就大了,不想输在起跑线上,父母孩子压力很大,于是父母与孩子相处,孩子与孩子相处,孩子与老师相处都可能出现问题,这也成为了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如何与孩子相处,如果培养高情商的的孩子,这成为了需要父母提升的地方。

这里说的情商,不是会说好听的话,而是根据不同的定义的,对父母而言,情商意味着觉察到孩子情绪上的波动,具有共情(empathy)、抚慰、引导孩子平复情绪的能力。对孩子而言,他们关于情绪的认识大多是从父母身上学会的,情商对他们来说意味着拥有克制冲动的能力、延迟满足感的能力、激励自己的能力、读懂他人社交提示的能力和应对生活中高潮与低谷的能力。

所以,这里的情商是指人的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孩子是情绪主导,只有情绪好了,才能做好其他的事情。

如何与孩子和谐相处?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让TA自由成长

1四类不同家长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同,每一家的父母跟孩子都有不同的相处方式,总体来说,可以分成以下四类家长:

1)忽视型家长

家长对于孩子不那么重视,特别是对于负面情绪,不管不顾,漠视、忽略或轻视孩子的消极情绪,孩子从外面回到家,受了一些委屈,想要跟父母分享,这时家长可能就是“嗯,哎”来回应,并没有把孩子当一回事。

当有一天发现孩子回来以后不再分享的时候,觉得奇怪啊,我每次都有回应,怎么不跟我说学校的情况,你没有重视,孩子觉得没有得到慰藉,就不浪费时间了。

2)压抑型家长

压抑型家长觉得孩子要坚强,胜不骄败不馁,取得了成绩,不能声张,怕以后骄傲,而如果出错,特别是对孩子的消极情绪持批评的态度,经常会因为孩子表现出消极情绪而训斥或惩罚孩子。孩子是害怕家长的,他们不敢跟父母分享任何事情,一旦出大事,父母就会觉得很震惊,“我孩子这么乖,不能这样的”殊不知这是有前因后果的。

3)放任型家长

有一张家长,自己从小受够了父母的对待,长大以后,觉得要好好对待自己的孩子,要包容孩子的情绪,和孩子一起感同身受,可是他们没有经验,没有办法从父母身上得到指导,于是对于孩子是放纵,不能提供必要的指导,也不能给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

这样的家长对于孩子非常好,简直是溺爱,可是孩子出了问题,就绷不住了,要么大发雷霆,要么直接放弃。

4)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

孩子的情绪并不稳定,他们很直接,高兴就是高兴,不开心就是不开心,情绪管理家长是与孩子共享情绪,懂得情绪管理的家长。

情绪管理指善于掌控自我,善于调节情绪,对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应,能以积极方式应对,及时缓解紧张的心理状态,包括情绪识别、情绪调控和情绪表达等很多方面。

作为家长,能够帮助孩子疏解情绪,这样父母还孩子建立了信任,有了信任,才能从孩子口中得到他的想法,才能引导。

孩子不成熟,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有情绪是正常的,这就需要家长辅导他、引导他,进行情绪管理训练,这样孩子越来越成熟面对各种情况。

如何与孩子和谐相处?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让TA自由成长

2如何进行情绪管理训练?

要进行情绪管理训练,就需要懂你的小孩,那就是共情,共情是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这是情绪管理训练的基础。

在家里,如果你的父母期望你从始至终保持积极、愉快和平静的状态,伤心或愤怒都被看作是失败的象征,或者预示着一场灾难的到来。每当你情绪不好时,父母都会变得异常焦虑。他们会告诉你,他们希望你能对现状满意、乐观,多看看事物“积极的一面”;他们希望你永远不要抱怨,永远不要说哪个人或哪件事的不是。作为一个孩子,觉得父母讲的这一切都是正确的,相信坏情绪就是坏孩子的标志。所以,你尽自己所能,按照他们的期望去生活。这是没有同理心的。

事实上,人在成长过程中,总是不断碰到问题,可是没有人共情,只能闭嘴,然后自己消化,自己就孤单了。否定自己的情绪并不轻松,需要分散注意力,在娱乐消遣、电脑、电视中忘记。

那么,有共情能力的父母会怎样做呢?当看到孩子流泪的时候,我们会想象自己就是这个孩子,并理解他的痛苦。当看到孩子愤怒地跺脚时,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懊恼和怨气。

当我们试着去理解孩子的经历时,他感受到了我们的支持,知道我们和他站在一边。如果我们尽力不去批评他,不漠视他的感受,不试着把他从自己的情绪中转移出来,他就会允许我们进入他的世界,会告诉我们自己的感受,与我们分享观点。他的动机看起来将不再那么神秘,这又促成了彼此间的进一步理解。孩子开始信任我们。当生活中出现冲突时,孩子和我们就站在了统一战线上,共同解决难题。孩子甚至还会尝试和我们进行头脑风暴,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有了共情的基础,才能有父母和孩子的信任,这样才能进行情绪训练,情绪训练总共分为五步。

第一步:觉察到孩子的情绪

感知情绪,意味着当你感受到一种情绪时,你能发现并认识这种情绪,并对他人的情绪有敏锐的觉察力。在平时的生活中,磕磕碰碰,有一些不如意,这个时候小孩的情绪可能就上来了,甚至有可能失控。

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也有诸如愤怒、反感和嫉妒等情绪,这是正常的,可是有的家长觉得不好,处处掩盖自己的情绪,他们的孩子处理消极情绪的能力往往很差,倒不如学着让自己的情绪通过非暴力的途径发泄出来。

担心情绪失控的家长们需要时常记得:宽恕能疗愈一切创伤。一个准许自己发怒的母亲,才有可能准许儿子有同样的情绪;一个认可自己悲伤情绪的父亲,才更可能坐下来细细聆听孩子的悲伤。

觉察孩子的情绪,这并不代表有着敏锐情绪感知能力的父母比其他父母更容易理解孩子的感受。因为孩子表达情绪的方式总是含糊不清的,容易令大人感到困惑。但是,只要我们能敞开心灵仔细聆听,我们总能破解孩子无意间隐藏在交流、玩耍或日常行为当中的讯息。

和大人一样,孩子的情绪背后也是有原因的,尽管他们通常不能准确地表达它。当我们发现孩子在因某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发脾气时,他或许是在提醒我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孩子的紧张情绪还会通过其他方式表现出来,如暴饮暴食、胃口不振、做噩梦,或者是抱怨头疼或胃疼,已经学会用便盆的孩子忽然间又开始尿床。

第二步:把握机会

对很多家长来说,如果能把孩子的消极情绪发作当作机会,这对他们将是极大地解脱,并给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当孩子生气时,我们无需把这当作是对父母权威的一种挑战;当孩子恐惧时,也不用担心自己作为家长是不是不称职;当孩子伤心时,更不用把这个当成是一件必须尽快处理的棘手问题。

一个孩子在伤心、生气或害怕时,也是他最需要父母的时候,很多家长都尽力避免面对孩子的消极情绪,以为它会自然消失,但事实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与之相反,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标注自己的情绪、感到自己被人理解时,消极情绪才会逐渐消融。因此,当出现细微的消极情绪时,我们应该积极应对,避免让它升级为一场家庭危机。

超超面对比他小的孩子的时候,直觉让我们觉得应该让着孩子,于是他感到委屈,感到生气,会脾气变坏,没有办法很好地相处。知道说出来了,我们对于他的行为表示理解,他才自己和解。

第三步:倾听与认可

感同身受地去倾听。此处讲得听起来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用耳朵来收集信息。能够感同身受的听众懂得用眼睛去观察孩子的行为,捕捉他们情绪发出的信号;懂得通过自己的想象力去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体会他们所处的情形;懂得用安慰性的话语、不带任何批评地去回应自己听到的一切;懂得帮助孩子标注自己的情绪;最重要的是,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孩子体会到的一切。

如何看孩子的情绪,关注孩子的表情、意识、身体语言,皱起的眉头、僵硬的下巴、不安的双脚,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家长可以通过“映射法”来回应孩子,即重复听到的话语,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能让孩子知道,你在很认真地倾听,并且认可他的情绪

先关注情绪,让孩子觉得父母是跟他一头的,这样才能打开孩子的心扉。需要注意的是,当聆听孩子表达情绪时,简单地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往往比提出试探性的问题更有益于对话的展开。比如,如果你问孩子:“你为什么感到伤心?”他可能一点想法都没有。作为一个孩子,他还没有经历过足够多的得与失,可以帮助他进行内省和反思。你看起来有点累,你有点不开心。

还要避免提出一些你已经知道答案的问句,比如“你昨天晚上几点回来的”或者“谁把灯打碎了”,这样的问句是带着不信任的语气说出来的,并且听起来很像个圈套,好像父母在等着孩子撒谎似的。

第四步:帮助孩子表达情绪

在孩子感受情绪时,帮他们为情绪贴上标签。妈妈使用了很多标签来帮女儿定义她正在经历的处境,如“紧张”“担心”“伤心”“生气”“害怕”。这些词语帮助孩子把含混不清,令人害怕、不适的感觉变成了有界限、可以被定义的事物,并逐渐认识到,它们的存在是生活中正常的一部分。

研究表明,为情绪贴标签这一行为对神经系统有安抚作用,能帮孩子更快地从不愉快的情形中平复。家长们要常记于心的是,情绪有时会以复合形式出现,而这对孩子来说,解读起来更加困难。一个孩子在去露营之前,既会为自己的独立感到骄傲,又会担心自己可能会想家。

第五部:划定界限,解决问题

1)划定界限

一个孩子感到沮丧,用不好的行为来表达这种消极情绪,如动手打自己的伙伴、弄坏玩具,甚至骂人。对这种行为产生的背后的情绪,父母要认同,并帮孩子为它贴上标签,而在这样做的基础上,父母要让孩子理解有些行为是不正当的,也是不被接受的。接下来,父母要指引孩子想出其他更合适的方法来处理这些消极情绪。

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情绪并没问题,出问题的是他们错误的行为。对家长来说,理解这一点很重要。所有的感受,所有的愿望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可以容忍的。因此,父母的任务是为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而非意愿。

吉诺特建议父母为孩子的行为划分三大区域(behaviorzones)——绿色区域、黄色区域和红色区域,并为几个区域的行为设定相应的规矩。

绿色区域中包含我们希望并认可的行为

在黄色区域里,孩子的行为是我们不认可的,但如果属于以下任何一种原因,我们会选择包容。第一,初学者的偏差行为(leewayforlearners)。比如,在教堂礼拜仪式上,4岁的孩子做不到全程都保持安静,但你能预期他在将来会改进。第二,艰难时刻的偏差行为(leewayforhardtimes)。5岁的孩子因为感冒很难受而发脾气;在父母闹离婚时,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对妈妈表现出不尊重。

红色区域里的行为是家长无论如何都不会容忍的行为。这包含一些伤害到孩子自身,或对其他孩子构成危害的行为;也包括那些非法的或不道德、不符合伦理、不被社会接纳的行为。

2)确认目标;

多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会很有帮助,比如“你觉得是什么让你伤心(生气/焦虑)?”“今天发生了什么事情?”,等等。你可以试探性地介入一些自己的想法,来引导孩子找出这种感受产生的缘由。

围绕某个问题确认什么样的目标,需要倾听孩子的想法。是报复还是避免日后争执还是接受现实,寻求安慰。

3)思考可行的解决方案

不要急于把主动权从孩子手里抢过来。如果你真的想让孩子享受整个过程的成果,就应该鼓励他通过思考得出自己的想法。

为了鼓励创意,从一开始就要告诉孩子,没有什么方法是愚蠢的,只有等到所有的方案都摆在桌面上,你们才会开始选择哪个方法更有效。你可以把你们想到的任何方案都用笔记下来,这样做也是在告诉他,你对这个过程很重视。

在你们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有一种技巧非常有利于孩子进步,就是把过去的经验和好的办法与目前正在面临的处境联系起来。你可以提起过去的一个成功案例,然后鼓励他根据这个经验找出相似的解决方法。

4)基于你的家庭观念,评估解决方案是否可行

鼓励你的孩子逐一考虑每个方案,你可以这样问:“这个方法合理吗?”“这个方案会成功吗?”“这样做安全吗?”“别人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通过与孩子的讨论,家长也有机会再次向孩子强调家庭观念和价值观。我们觉得,与其躲在家里,不如去面对问题

5)协助孩子选择一个方案

孩子也需要在错误中学习、成长。如果孩子倾向于选择一个不会成功但亦无害的方案,那不妨让他试一试。如果失败了,鼓励他接着尝试下一个方案。

完全可以把童年时自己处理类似情景的经验分享给孩子。你从自己的经历中学到了什么?你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你做的哪些决定让你引以为豪?让孩子在情景中体会你教给他的价值观,比列出一堆抽象而又离生活很远的理论要更有效果。

如何与孩子和谐相处?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让TA自由成长

3放下焦虑与孩子相处

1)忽略你的“养育任务”

有一句话叫做“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如果你相信了这句话,你就被输出了焦虑,基于怕输的心理,就想着自己的孩子不能比别的孩子差,那怎么算是不比别人的孩子差呢?于是就有了目标。

比如多少岁学习钢琴,多少岁要跑长跑,多少岁要学会拼音等等,比如现在的小学生都需要学会跳绳,可是有的小孩总是学不好,有的家长觉得一定要在两天,一个星期学会,而且要跳的不错,刚开始还好好教,后来就开始骂,然后逼着孩子跳,最后没有办法报学习班,可是报了10节课的班,3节课就学会了,然后又想着退学费,焦虑。只要有耐心,让孩子坚持下,不要着急,肯定就学会了的。

当孩子生活中出现某个具体问题时,父母认为孩子必须达到某种特定的目标,因为这个目标关系到孩子未来的成长。当你脑子里有一个任务,如果完不成,就会焦虑,声音自然就大起来了。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擅长的,也有自己不擅长的,在擅长的地方,不要过多干预,只需要在走歪的时候踩刹车即可。而在不擅长的地方,需要有更多的耐心,而不是别人会了,你的孩子必须会,而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陪伴一起成长。

2)发现孩子的优点

对于孩子期望越高,那对于孩子就越苛刻,如果对于孩子太苛刻,容易看不到孩子的有点,觉得孩子一无是处。

作为80后,在父母的打骂声中长大,做好了理所应当,做不好就一顿骂,从而导致对于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有段时间跟孩子的关系很僵,怎么都不对付。

有一次跟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谈论到这个话题,我朋友问我:“你说了这么多孩子的问题,你孩子有什么优点,说出五个来?”我一下子愣住了,从来没有想过孩子的有点,不觉得孩子有什么优点,只看到了缺点,就像一张白纸上一点墨,只看到了墨,而没有看到白纸。

于是就开始想孩子的优点,发现其实有不少优点的:”他画画不错,对于色彩搭配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是好的那种。打游戏很快上手,玩的不错。对于一件事情,只要有兴趣,可以沉浸研究。平时教他搭手做事干活也挺积极的。“这样想着,孩子就没有那么负面了,看孩子的眼光也没有沉重了。

发现孩子的优点可以激励孩子,当你看到孩子优点,奖励他,夸奖他,他会在这里面投入更多,做的更好,于是形成了正向循环,孩子自己就能搞定了。

3)采用鹰架式教育

什么是鹰架势教育?又名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Instruction或InstructionalScaffolding),指学生在学习一项新的概念或技巧时,透过提供足够的支援来提及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

与孩子玩一个新的游戏,通过称赞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引导。平静、沉着的口气告诉孩子游戏所需的基本信息,然后针对其具体表现进行称赞,然后进一步提示,这样递进式掌握更多的游戏技巧。

学习最好的任务是比已经学会的强一点,这样既可以学习到新的知识,又不会因为太难而退却,如果有难度,需要家长引导,一步一步的提示,这样才能顺利学下来。

当然了,这需要耐心,这就需要不焦虑,不要觉得别的孩子学会了自己孩子还不会就焦虑,有个长期计划来对抗这个焦虑,还有就是发现孩子的优点,这样才能对孩子不苛刻,才能坚持进行鹰架式教育。

如何与孩子和谐相处?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让TA自由成长

4不适合情绪管理的情形

情绪管理看着很好,可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形都适用,这世界没有万能的方法

1)当你赶时间的时候

孩子的情绪说来就来,可要把情绪抚平下去,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搞定的。这个时候如果还是适用情绪管理,你会发现自己情绪不好,说着说着自己都冒火了,需要进行情绪管理了。所以赶时间的时候,可以直接严肃的跟孩子说,把孩子从情绪里面带出来,等有时间的时候,再把道理讲清楚。

2)当有旁人在场时

当有其他人在现场的时候,特别是别的孩子在场时,如果你说了太多维护这个孩子的话,会让别的孩子不开心,别人如果插话,会让孩子分心,或者觉得不真诚。最好是一对一找个舒服的地方,比如孩子的房间,慢慢的沟通。

3)当你太累或太难过而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的时候

是个人都会累,会心情不好,情绪知道需要有耐心,需要有热情感染孩子,否则与孩子谈着谈着累了,或者自己发火了,那得不偿失,损坏了信任才是最致命的。

4)当孩子犯了严重的错误的时候

有些事情是红线,不能碰的,这些严重的错误,就是需要跟孩子说清楚,以后不能再犯,这些不是情绪的问题,比如网上总是爆出来,孩子打骂父母的,这种属于红线,要说清楚这是红线,礼貌可以慢慢教,打骂那是要不得的。

5)当孩子伪装情绪来操控你的时候

孩子是善于总结和发现,如果他发现只要他自己情绪不好,父母不责备,好好讲道理,这个时候他想要做什么,就用自己的情绪来达到目的,这种情况一定要制止。

如何与孩子和谐相处?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让TA自由成长

5写到最后

在于孩子打交道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爱心,真正的为孩子着想,对孩子充满耐心,一步一步的让孩子学会,不着急。碰到了问题,先解决情绪问题,再解决问题,这样情绪管理让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书目:培养高情商的孩子-约翰·戈特曼琼·德克莱尔

欢迎关注【阿布的分享】,跨界理工男,每天分享职场干货,认知成长。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了分享点赞支持阿布哦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7121 字。

转载请注明: 如何与孩子和谐相处?培养高情商的孩子,让TA自由成长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