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觉得躲猫猫幼稚了,它对孩子认知能力的好处你绝对想不到

如果让你把一个6个月的宝宝逗笑,你会用什么方法呢?相信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方法,就是先和孩子面对面,再用双手把自己的脸遮住,然后再笑眯眯地边对宝宝说“瞄”,边把双手打开,这时,孩子往往会被逗得哈哈大笑。

这种躲猫猫的游戏,不论是抱在手中的婴儿,还是已经会蹦会跳的孩子,都会玩得乐此不疲。

别再觉得躲猫猫幼稚了,它对孩子认知能力的好处你绝对想不到

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中,曾对300个有孩子的家庭做了一个调查实验。分别让这些父母和孩子玩了撕纸、把杯子当帽子戴、将手帕放到嘴里、假装成小猫、躲猫猫这5个游戏。

结果发现,在这些游戏中,躲猫猫游戏最受孩子欢迎。大约有70%的孩子,在玩躲猫猫时都笑了,而且笑的程度远远高于其它游戏。

别再觉得躲猫猫幼稚了,它对孩子认知能力的好处你绝对想不到

为什么孩子这么喜欢玩躲猫猫呢?

其实,这和孩子的认知发展还未成熟、以及孩子渴望与社会建立联系有关。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做了一个关于宝宝认知的实验。实验中,他们把一个有吸引力的物体放到小宝宝面前,这时,小宝宝会伸手去够物体。

接着,他们拿出一块幕布将物体挡住。这时,他们发现,小宝宝不再寻找该物体,就好像这个物体已经在世上消失了。而大一点的宝宝在做这个实验时,当物体被幕布挡住后,则会想要去寻找。

皮亚杰因此提出了“客体永久性”的概念。这个概念指的是,孩子可以意识到,物体是独立存在的。即使是人们已经摸不到、看不到、感受不到它,但这个物体依然还存在着。

玩躲猫猫游戏,对于认知发展还未成熟的小宝宝来说,就好比是一个本来存在的人突然之间消失了,而突然间又回来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宝宝来说,是一个见证奇迹的过程,会让他们兴奋不已。同时,也会让小宝宝慢慢地明白“客体永久性”的概念。

另外,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联系是人类的必需品。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我们都是社会中的一员,都渴望能与这个社会产生联系。而玩躲猫猫的过程,就是孩子与父母或他人建立社会联系的过程。

在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中,专家也提到,当孩子在玩躲猫猫游戏时,找与藏的过程,可以帮助孩子与父母建立联系。这对于孩子来说,这就是最早的与社会联系的方式。

别再觉得躲猫猫幼稚了,它对孩子认知能力的好处你绝对想不到

孩子在玩躲猫猫时,为什么总是只藏头不藏身体呢?

家长在和孩子玩躲猫猫时,经常会发现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孩子在躲藏时,常常像只受惊的鸵鸟,只把头藏起来,身体却露在外面。有的孩子甚至只遮住了自己的眼睛,就认为已经躲好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还是以一个心理学的实验来为大家说明。西苏格兰大副教授Nicola,还有东英吉利大学副教授Marti,他们曾经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们共找来了61个孩子,其中,31个孩子的年龄为2周岁6个月,另外30个孩子的年龄为3周岁6个月。

两位教授先为孩子们准备了两种玩偶,分别是天线宝宝和玩具熊。然后,从玩具熊的角度,对天线宝宝进行不同程度的遮挡。并让孩子以玩具熊的角度,来观察天线宝宝。

实验中遮挡的形式共有4种,第1种形式的遮挡,从玩具熊的角度,可以完全看到天线宝宝;第2种形式的遮挡,从玩具熊的角度,完全看不到天线宝宝;第3种形式的遮挡,从玩具熊的角度,只能看到天线宝宝的头;第4种形式的遮挡,从玩具熊的角度,只能看到天线宝宝的腿。

结果发现,前三种形式的遮挡,让孩子判断熊能否看到天线宝宝时,孩子的准确率为86%。但对于第四种形式的遮挡,即玩具熊不能看到天线宝宝的头,但可以看到天线宝宝的腿。对于这种形式的遮挡, 51%的孩子认为,熊是看不到天线宝宝的。也就是说,这种形式的遮挡,孩子判断的准确率只有49%。

所以,Nicola教授及Marti教授得出,大多数的孩子认为,相比于其他身体部位,脸才是能不能被看到的重要标准。也就是说,在孩子的认知中,只有我能够看到你时,你才能看见我。

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在玩躲猫猫时,会只藏头不藏身体的原因。

别再觉得躲猫猫幼稚了,它对孩子认知能力的好处你绝对想不到

有些家长认为,躲猫猫太简单了,孩子不能从中学到东西。但其实,家长在陪孩子玩躲猫猫时,不仅能促进孩子理解“客体永久性”的概念,缓解孩子产生的分享焦虑,还能增进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

总而言之,躲猫猫游戏可以称得上是零成本,高回报的亲子游戏。所以,父母们得空时,不妨多陪孩子玩一玩吧!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54 字。

转载请注明: 别再觉得躲猫猫幼稚了,它对孩子认知能力的好处你绝对想不到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