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过去半个月了,我还在吃粽子
端午节过去半个月,你家的粽子吃完了吗?有人把粽子作为“储备粮”,塞进了冰箱深处;有人选择送给亲朋好友,让他们帮忙分担“压力”;还有人表示,本着避免浪费的原则,粽子已经成了自己半个月来唯一的主食....
端午节过去半个月,你家的粽子吃完了吗?有人把粽子作为“储备粮”,塞进了冰箱深处;有人选择送给亲朋好友,让他们帮忙分担“压力”;还有人表示,本着避免浪费的原则,粽子已经成了自己半个月来唯一的主食....
6月25日,笔者从云岩区商务局获悉,端午节假期,全区消费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端午前夕,位于贵阳“CBD”的陕西路天桥经过精心打造后正式亮相,充满现代气息和青春活力的色彩让其成
粽香传情,端午安康。6月21日,山东港口渤海湾港轮驳公司在2023年端午节来临之际,为了让船员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公司的关怀,特别在端午节期间组织了一次温馨的活动,向各条拖轮的船员们送去了美味的粽子。作
2023-06-22 17:39来源:新华社链接已复制字体:小大端午佳节,粽子飘香。粽子,是端午节的主打美食,不少糖尿病患者却在这些美味面前犯了难。得了糖尿病还能不能吃粽子?怎样吃粽子对血糖影响小?血
端午前夕妈妈亲手包的粽子跨越千山万水送上了喀喇昆仑高原4年没回家的儿子第一口就尝了出来“好像是我妈包的!”端午前夕在海拔5000多米的喀喇昆仑高原新疆军区某合成团驻训官兵收到了一份
本文转自【健康中国】;大家在自制粽子时,可以在糯米中掺一些全谷物和杂豆类,增加膳食纤维的含量,如燕麦、小米、红豆、绿豆等;还可以加栗子、莲子、芋头、紫薯,制成杂粮粽。糯米柔软可口、质地黏韧,加入谷物和
喜提端午节3天小假期的你,今天吃粽子了吗?虽然地区不同,各地习俗略有差异,但吃粽子是大江南北都有的节日特点(由此还会引发一年一度的甜咸党之争)。很多糖尿病患者也想过端午节、吃粽子。可是,粽子能量这么高
门前艾蒲青翠,粽叶香飘十里。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来了,如果糖尿病病友想吃粽子,又不想让血糖飙升的话,不如试试下面这3招,特别管用。1.搭配2样食物一起吃不管是糯米粽、大黄米粽、杂粮粽……都是主食,升糖
端午临近,粽子又到了销售旺季。今年是粽子产品实施包装“瘦身令”的首个端午节,粽子礼盒变“瘦”了吗?媒体记者近日走访发现,粽子市场上混装混搭销售现象随处可见,搭配的产品种类五花八门,大米、茶叶、点心
本文转自:人民网端午节将至,又到了大街小巷飘粽香的时节。那么,如何健康食用粽子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刘晓军怎么说。 “粽子美味,但是并非人人都适合吃。”刘晓军在接受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端午临近,中国人的餐桌上总要有一个位置留给粽子。近日,无论是包装精美的粽子礼盒,还是口味多样的手工粽,都销售火爆,深得市民喜爱,节日氛围直接拉满。不过,我们也常常听到周围人的提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佟丽霞《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6月10日 第 07 版) 端午节
粽子口感美味,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何挑选粽子种类很关键,既要满足口腹之欲,又要注意避免血糖过度升高。#糖尿病饮食#今天小爆老师,就跟大家说说:豆沙粽、红枣粽、蛋黄粽、鲜肉粽,糖尿病人咋选?吃之前
#怎么吃粽子,血糖才不升高呢?#虽然距离端午节还有段时间,不过各个老字号商店,已经把粽子摆上柜台了。传统的白粽子、豆沙粽和红枣粽已经不再是唯一选择,现如今的巧克力粽、水果粽、蛋黄粽和杂粮粽更是让人垂涎
原文标题:2022年中国粽子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节令食品界限日益减弱「图」一、粽子综述粽子又称“角黍”、“角粽”,是我国历史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传统美食之一,是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文化符号,与赛龙舟、
老字号“粽子第一股”五芳斋,也要考虑粽子天花板的问题了。10月13日,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近期公司接受机构调研时表示,作为粽子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公司也在根据市场变化和实际的生产经营情
近几年,记者观察到,越来越多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陆续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如作为“新茶饮第一股”的奈雪的茶、作为“宠物牵引用具第一股”的源飞宠物等。随着一年卖4亿多只粽子的“粽子大王”五芳斋的新近加入,“第
天下网商 叶晨编辑 吴羚玮新季度开端,股市喜忧参半。9月2日是最近一个股市交易日,上证指数先扬后抑,最终以0.05%的微涨平淡收官。而8月31日上市的“粽子第一股”五芳斋却在食品饮料概念股的涨跌榜上风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oMarketing-营销智库(ID:Domarketing-001) ,作者:君怀夜,创业邦经授权转载。8月31日,五芳斋正式上市,登陆上交所主板。五芳斋是国内粽子行业内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节还未到,月饼没吃到,没想到粽子IPO却先来了。粽子作为传统的食品,穿越了悠久的历史长河,如今也颇受喜爱,人们总是为了咸口还是甜口而争论不休。公开数据显示,预计到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