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 | 600多年老民俗焕发新活力,今年来屏上看“游旱龙”

又是一年端午时。每年这个时候,哪里的龙舟赛最好看总是人们少不了的话题。在潮州市饶平县所城镇大城所,还有一种端午习俗独具一格——游旱龙。

“游旱龙”现场(资料图)。 余秋松 摄

往年这个时候,对于“旱龙舟”的制作者林柱州来说,是展示作品的时候,也是大城所最热闹的时候。可今年,因为受疫情影,一年一度“游旱龙”民俗活动被暂停了。“感觉心里空荡荡的。”林柱州说,虽然心里有点失落,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必须无条件响应。

民俗延续600多年,传承之路在何方

大城所始建于明朝初年,主要是用于防御当时的倭寇海盗侵扰。因城内居住的官军家眷多来自中原,他们带来了各地的信仰,建造了许多的祠庙,这也使大城所的民俗氛围比较丰富,端午节“游旱龙”便是其中之一。

关于“游旱龙”的文献记载,最早可见于明代《东里志》:“五月五日端午……大城所结彩为龙舟,或以彩纸糊之,各扮故事,演戏竟日。”传承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游旱龙“民俗文化节开幕式(资料图)。 余秋松 摄

“游旱龙”民俗文化节吸引了大量观众(资料图)。 余秋松 摄

“游旱龙”现场(资料图)。 余秋松 摄

林柱州正在作“游旱龙”前准备(资料图)。 余秋松 摄

省级非遗组织编导传承人杨远介绍,历史上的大城所临海而建,城内没有其他溪流河流,端午时节无法开展传统的龙舟竞渡活动,于是人们因地制宜,别出心裁地将竹篾和彩色纸糊成龙舟,在城内大街小巷进行“游旱龙”。

林柱州是旱龙舟制作技艺的市级非遗制作传承人,扎龙舟是他祖上传承下来的独家技艺,从小他便跟着林之荣等家族老一辈学习扎糊龙舟手艺,在老一辈传承人“退休”后,他已经连续多年担当起扎糊龙舟的重担。

老一辈的龙舟制作者正在扎糊龙舟(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往年,在清明节过后,林柱州就开始着手龙舟的制作,全家老少会利用空闲的时间提前制作绣球。等到端午节前一个月,他便从县城回到大城所,开始采选竹篾、搭骨架、糊彩纸,一点一滴将龙舟制作出来。

在制作工艺上,林柱州不仅较好地继承了老一辈的看家本领,也在各部件接缝工艺方面有了改良和创新。他在龙舟的眼部加装了铁线,又在龙颔处设计了弹簧装置,使其安装得更加牢固,在游行过程中,龙舟能够随着身子起伏转动眼睛、张合嘴巴,更加活灵活现。另外,以前的龙身多以描线涂彩的方式勾画龙鳞,现在则用彩纸剪成龙鳞模样,并在龙鳞上糊上金边,使龙身显得更显立体,更富生气。

紫、粉、褐三色的龙舟,分别于农历五月初四、初一、初二进行“游旱龙”(资料图)。 余秋松 摄

黄、红、青三色的龙舟,分别于农历五月初六、初五、初三进行“游旱龙”(资料图)。 余秋松 摄

“单是龙鳞制作,一条龙舟就有近两千片。龙舟制作时间长,工艺复杂,是名副其实的‘老人工’,以前都是赋闲在家的老年人去做。”林柱州说道,现如今村中青壮年大都外出工作,加之这项手艺仅在端午节才能派上用场,无法作为稳定的谋生手段,因此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学了。当初他承担起扎龙舟的重任是因为无人会做,不忍心这项民俗活动断了。寥寥数语便道出了“扎龙舟”这项传统手艺的生存困境。

为了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林柱州在制作龙舟时,都会让自己尚在读书的两个孩子参与其中,希望他们在耳濡目染之下能增加一些兴趣。生活中,遇到一些感兴趣的年轻人,他也非常高兴,往往倾囊相授。

“游旱龙”编入教学内容,老民俗焕发新活力

2015年,大城所端午节“游旱龙”活动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给这项民俗活动带来了生机。当地也以此为契机举办了数届“游旱龙”民俗文化节,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项古老传统的民俗活动传承保护也慢慢有了改观。

目前,所城镇已将“游旱龙”列入发展地方民俗文化建设项目,设置展览馆、讲习所,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所城社区居委会也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注重对文艺游行队伍人才和龙舟制作工艺传承人的组织培训,加强器具增补购置力度,推动文化保护传承。

拥有“潮州市中华文化艺术传承示范学校”称号的所城镇中心小学从2017年便成立了“大城所旱龙工作坊”,以“游旱龙”民俗为载体,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以此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国爱乡的热情。在学校课程的安排上将“游旱龙”的传统文化、制作工艺编入美术课程教学内容定时开展。还组建了兴趣活动小组,在课后带领有兴趣、有天赋的学生到大城所参观、学习龙舟的制作。

所城中心小学“大城所旱龙工作坊”参加“饶平县学校体育艺术系列活动”(资料图)。受访者供图

如今,这项民俗活动更为人们所重视,一些年轻人、小学生也加入到游龙队伍中,自发组织表演,为这项民俗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所城镇中心小学还会不定时的邀请杨远、林柱州等传承人走进校园开课,向学生讲解“游旱龙”文化历史,开展绣球、龙鳞等龙舟部件的制作教学,让更多学生感受了解大城所悠久的人文历史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所城镇大城所 。余秋松 摄

林柱州在所城中心小学开展龙舟制作教学(资料图)。 受访者供图

去年12月,所城中心小学“大城所旱龙工作坊”参与了“饶平县学校体育艺术系列活动”,是此次活动中唯一具有省级非遗身份展演单位,在展演期间吸引了大量学生、老师、家长的关注,得到一致好评。随着“游旱龙”系列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参与到“游旱龙”的传承保护,这项古老的民俗活动在新时代又慢慢焕发出新活力。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157 字。

转载请注明: 多图 | 600多年老民俗焕发新活力,今年来屏上看“游旱龙”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