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首批“国家公园”需满足什么要求?

入选首批“国家公园”需满足什么要求?

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建林)国家公园的准入条件和认定标准有哪些?符合准入条件的区域都能纳入国家公园吗?……10月25日下午,国家林草局举行“国家公园标准”专题新闻发布会,就日前民众关注的国家公园焦点问题,进行了权威解答。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入选“国家公园”有哪些门槛,又需要满足什么要求?国家林草局科技司司长郝育军表示,2020年12月,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大力支持下,《国家公园设立规范》等5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贯穿了国家公园设立、规划、勘界立标、监测和考核评价的全过程管理环节,为第一批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提供了重要支撑。

据了解,第一个标准是《国家公园设立规范》,规定了国家公园准入条件、认定指标、调查评价、命名规则和设立方案编制等要求,适用于国家公园设立的评价和管理。

第二个标准是《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范》,规定了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的定位、原则、程序、目标、内容、生态影响评价和效益分析、文件组成等要求,并明确了现状调查评价、范围和分区方法,提出了保护体系、服务体系、社区发展、土地利用协调、管理体系等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方法。

第三个标准是《国家公园监测规范》,规定了国家公园监测的体系构建、内容指标、分析评价等要求,明确了监测程序和方法。

第四个标准是《国家公园考核评价规范》,规定了国家公园年度考核和阶段评价的周期、内容、指标等要求,也明确了年度考核和阶段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第五个标准是《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规范》,该标准规定了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要由政府主导,依据现有数据资料,遵循依法依规、科学规范和公开透明的原则,组织利益相关者共同对已经划定的自然保护地边界进行实地勘察、测绘,签订勘界议定书,标定精确的管理边界线。

会上,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表示,国家公园准入条件包括国家代表性、生态重要性和管理可行性三个方面。符合这些准入条件的区域,还需统筹考虑国家总体布局,考虑生态保护紧迫性和地方积极性,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履行报批程序,有序推动国家公园设立。

唐小平说,“国家代表性”在国家公园遴选中极其重要,不仅强调国家公园应选择具有中国代表意义的自然生态系统,或中国特有和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的集聚区,且具有全国乃至全球意义的自然景观和自然文化遗产的区域,还要体现国家公园必须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由国家主导设立。

“生态重要性”是国家公园最为核心的功能,其他任何功能都必须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展开,自然生态系统所承载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都必须完整地保存。而“管理可行性”是国家公园设立的落脚点,既要能够体现国家事权,国家管理、国家立法、国家维护,又应该充分考虑到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条件,具备以较合理的成本实现有效管理的潜力,协调好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并提供国民素质教育机会,实现全民共享。

针对于以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制定的国家标准或部门法规,此次发布的以围绕国家公园建设等相关标准也有了新的特点。

以《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范》为例,唐小平提到,《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范》是在总结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相关标准应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公园的功能定位,对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进行了明确定位,即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属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专项规划,是国家公园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公园空间管理和发展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具有空间属性、建设属性和管理属性,并约束和指导下层次规划。

唐小平表示,该项标准在规划内容上,实现了进一步细化和深化。一是在现状调查与评价方面,结合国家公园的3个准入条件规定了调查分析的深度;二是增加了国家公园范围界定的内容,提出了范围界定的原则和方法,在管控分区的基础上,提出了功能分区的内容;三是根据国家公园的功能定位,按照保护体系、服务体系、社区发展、管理体系、土地利用协调规划五个方面的重点内容提出技术要求;四是增加了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内容,既解决以往自然保护地建设规划存在无法落地的情况,也有利于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实现“多规合一”。

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刘越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38 字。

转载请注明: 入选首批“国家公园”需满足什么要求?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