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什么要下旨铸造一口钟

大家好,我们的搞笑唐服流云天下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600年前,永乐大钟由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亲自下旨铸造。中国有几千年的铸造史和铸钟史,历朝历代曾经铸造过无数的名钟。为什么这次皇帝要亲自下旨铸造一座钟呢?
朱棣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执政的22年间,扩疆拓土,护国安邦,创造了明朝的“永乐盛世”。对外他派遣郑和率领世界最大的船队下西洋,开创了我国古代的大国外交,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促贸易、传文明。对内他主持编撰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迁都北京,建造世界最大的宫殿———北京故宫、世界最大的祭坛———天坛,铸造世界最大的朝钟———永乐大钟。一个个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奇迹,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个闪烁的明珠。
永乐大钟,与其说是一座钟,不如说是一项伟大的文化工程,它所蕴含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古今中外无出其右者。
朱棣为什么要下旨铸造一口钟
永乐大钟是至高无上的国家意志象征
在中国古代,从秦朝开始就有了象征中央集权的朝钟,朱棣登基后处处彰显大国风采,力超前贤,亲自下令铸造代表国家形象的永乐大钟。他钦命国师姚广孝(法名道衍)领衔监铸,从全国调集设计和铸造方面的能工巧匠。工匠们根据皇帝的要求,吸收古今中外名钟的长处,制定了一整套永乐大钟的设计和铸造方案,经皇帝亲自审阅后定稿。公元1420年,经过数千工匠的精心组织和科学实施,永乐大钟以它独特的气质横空出世。
首先,永乐大钟的形体世界最大。大钟整体高6.75 m,厚94~185 mm,内口口径3.3 m,直径3.7 m,重46.5 t。
第二,拥有世界最多的钟体铸造文字。永乐大钟的钟体内外共铸字230 184个,其中有10万字由皇帝亲自撰写,其它字由皇帝钦定,所铸内容可谓是皇帝意志和铸造艺术的结合,是铭刻在钟上的国家宣言。钟的表面为《弥陀经》《诸佛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和《十二因缘咒》,钟的里面为《妙法莲花经》,钟唇为《金刚般若经》,蒲牢(钟纽)为《楞严咒》等,总计达17种经咒,是一部供文武百官和全国人民诵读的佛教经典。字数之多前所未有,是此前中国历史上发现的铸字最多的青铜器毛公鼎的460多倍。
第三,悬挂地点为皇宫。朱棣皇帝要通过铸钟鸣钟的形式,利用佛教经典警示百官,教化百姓,统一人民意志,巩固皇权统治。为此,他专门下令:凡遇重要节日,文武百官必须身披袈裟,像僧人一样撞钟诵经,接受佛的教诲,经的洗礼,诵经完毕再更衣上朝。平时,则由专门的值钟人员负责皇宫和京城的报时。
因此,永乐大钟不是一般的佛教用钟,它是名副其实的朝钟,是国之重器,它集振国威、化民志、传佛教、压邪恶、警官吏、正民风、祈国福、保安宁的诸多功能于一体,是国家意志、民族精神、华夏文明的象征。
朱棣为什么要下旨铸造一口钟
永乐大钟是巧夺天工的古代铸造巅峰
永乐大钟集中国几千年铸造技术之精华,以他独特的设计和工艺创造了世界艺术铸造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巅峰。永乐大钟的铸造,从铸造场地的选址、开工和铸造吉日的选定、原材料的筛选到设备的准备和制作,每一个环节都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实现了多项铸造技术的突破。
一是材料配比的突破。永乐大钟在参考《考工记》合金成分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确定了合金质量比例:铜80.54%、锡16.41%、铅1.12%、锌0.22%,为了彰显大钟的名贵和保证铸造质量,特别添加了0.03%的金和0.04%银以及铁、镁、硅等约1.64%的其它成分。特殊的配比使大钟实现了抗拉强度、声学性能、表面防锈、浇铸流动性等多项指标综合达到最佳。
二是力学结构的突破。大钟从上到下,每一段的直径、厚度都按力学的要求进行了科学地计算和设计,最薄处94 mm,最厚处达185 mm。特别是用于悬挂的蒲牢,是先用失蜡法铸造,然后与钟体铸接,其和钟体相连的4个脚的下方设计成半球状,扩大了其与钟体的接触面积,从而分散了单位面积的承重力。大钟的挂环和穿钉,更是经过精心地计算,挂环采用双U形结构,穿钉采用超细设计,165 mm×65 mm×1 125 mm,经科学鉴定,穿钉为外铜内钢,而且钢的强度和韧性代表当时炼钢的最高水平,这一切独特的设计既实现了大钟外形的秀美,又确保了大钟的安全。
三是超大钟体泥范设计的突破。泥范采用巧妙的整体加环形结构,即内范为一个整体,外范是7个环。这一设计既符合佛教的理念,又巧妙地隐藏了范缝,还解决了经文排版的分区难题。
四是内范烧制和内外范预热的突破。整个过程采用独创的坑窑互变方法,大钟内范体积重量都非常大,移动不便,工匠们将巨坑中的平台建成窑台,内范在巨坑中的窑台上制作成型,阴干后在表面排版刻字,然后在内范的外侧进行封闭,把坑变成窑,在巨坑内烧制内范。内范烧好后再拆窑的外侧,进行内外范合范,预放蒲牢,对内外范固定,再将整个巨坑封闭变成预热窑。坑窑互变的方法既解决了内范移动不便的问题,又解决了内外范预热的难题。
五是大钟浇铸的突破。为了完成这个巨大的浇铸任务,工匠们在蒲牢4个脚的隐蔽处设4个浇道,地面上设置4条超长浇道,并对浇道进行预热和保温,一条浇道就像一条巨龙,沿浇道两侧布好几十座熔炉。熔炉同时开始熔炼,从空中俯瞰,整个浇铸现场就像一朵盛开的金花。当熔炼的温度和预热的温度达到最佳结合点,现场指挥一声令下,开始浇铸,万斛金汤形成4条奔腾的金色长龙,像群龙戏珠,浇铸一次成型。
六是大钟冷却的突破。大钟的冷却是整个铸造最关键的环节,它要求大钟的整体要均匀冷却,缓慢降温,稍有闪失将前功尽弃。铸造永乐大钟智慧的工匠们利用天然巨坑的自然冷却功能,同时辅以人工控制的方法,使大钟内外均匀冷却,一次成功,成为千古佳作。
朱棣为什么要下旨铸造一口钟
永乐大钟是中国古代艺术铸造的极品
永乐大钟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占领世界艺术铸造的至高点,600年来无人超越。永乐大钟是中国唯一一部用铜铸的长篇书法精品;它是古代著名书法家沈度留在世间最长的一部真迹;它是全世界唯一一座表面铸100多部佛学经典的佛教“钟书”;它是自古以来唯一一座把皇帝撰写的十万言经文铸在钟上的一本“天书”;它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排版史上的奇迹,在一座钟体的表面,从内到外,从上到下,从蒲牢到吊环,再到穿钉的帽,无处不是均匀排列的经文和经咒。大钟表面是各种各样复杂的曲面,在这样的曲面上铸造23万多字,且有两种文字和多种字体,要精准排版,形成和谐完美的版面,并做到一字不错,一字不漏,即使是现代的计算机模拟技术都需要用复杂的程序才可能实现,可是中国古代的工匠们用智慧和双手在永乐钟上实现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排版史上的奇迹,而永乐大钟内范和外范文字的雕刻,也成了中国自唐代发明雕版以来最大的一组雕版。
永乐大钟除了表面形态,更神奇的是它是创造的声学、美学和韵律学的奇效。它产生的声波能传近百里,它的音高接近和达到标准音高,它的声音和韵律之美令人闻之沉醉。
永乐大钟由万斛金汤一次浇铸成型,整个大钟内实外光,表面没有经过任何磨削,所铸经文字字饱满,笔笔传神,可谓毫无缺憾。中国古代的工匠们以不可思议之奇思妙想,通过铸造的方式将中国人千百年的艺术和技术积累在永乐大钟上进行了完美呈现,使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艺术铸造史上的千古绝唱。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962 字。

转载请注明: 朱棣为什么要下旨铸造一口钟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