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书法中的“左竖”和“右竖”如何书写?

欧阳询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在众多书法家中,欧体属于那种雅俗共赏,能让人一眼就觉得好看的字。因此很多人喜欢欧阳询的字,可是欧体在写起来会遇上不少问题,比如说欧阳询书法中的的”“左竖”和“右竖”,到底该如何如何书写呢?

欧阳询书法中的“左竖”和“右竖”如何书写?

左竖和右竖是不同的,所谓“左竖”主要就是指收笔时笔尖在左的竖,它利于向左收笔出“提”;所谓“右竖”,主要就是指收笔时笔尖在左的竖,它便于向右收笔出“钩”。

欧阳询书法中的“左竖”和“右竖”如何书写?

其实,无论收左竖还是右竖,都是用揭笔的方法写出来的。也就是说,它们在书写时都需要扭腕出尖,改变笔锋原来的行笔方向,以取得左右顾盼、多变生姿且与下一笔画照应的特点。

但是有朋友在写到左竖和右竖的收笔时产生了一个疑问,那就是:左竖或右竖的肚子,用什么给写出来?以右竖为例,首先,可以用竖画出尖后向左绕转的办法,把右竖的肚子给带出来;其次,也可以在收笔前先将笔锋向左用力将肚子挺出,然后借力向右揭腕在竖画右侧收笔出尖。那么,这两种方法哪个正确呢?

欧阳询书法中的“左竖”和“右竖”如何书写?

对此,我们可以作出以下判断:

第一,书无达诂。诗歌欣赏讲究诗无达诂,书法创作也是如此。对现代人而言,从字形上来说,能够将这个字形写出来,比较流畅又不用大费周折,那么大体上而言,不管用哪个方法都是可以的,不必过分拘泥。书圣王羲之写字也是“转左侧右”,向左绕转、向右倾向,外拓内擫不一,风格多变的。

欧阳询书法中的“左竖”和“右竖”如何书写?

第二,就单个笔画而言,第二个方法更合适。为什么呢?这种书写方式类似文学创作中的“让转”,先退让一步,再转折说理的话,表达会更有力度。比如在论述更赞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和“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哪个观点时,可以先让步肯定前一观点“正如我方才之言,生命在多数人眼中重于一切”,再进步转折“可我不得不说,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气节重于生命,可以说,人活在世,连气节都丧失了,那与行尸走肉再无两样!”让步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让后面的转折说理更周全。先承认自己观点的部分不足,然后在批驳中立自己的观点,让人更加信服,让说理更深入更有力。

欧阳询书法中的“左竖”和“右竖”如何书写?

书法创作也是如此,写右竖时,为了向右下出尖,可以进行让转,先向左下用力。这个让转,也可以理解为借力使力,否则直接换笔写出来的线条一则缺乏流畅感,二则还会显得不够有力度。法的创作是以力度为主的,古人说“多力丰筋者圣”就是如此。不过向左下借力不能过度,否则就会破坏字形及书写重点。这正像作文中所强调的:让步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让后面的转折说理更周全,因此,让步说理的内容不宜过多。不能削弱自己的观点。表述时在语气、程度、数量和范围等方面要适度。

欧阳询书法中的“左竖”和“右竖”如何书写?

第三,就书法风格上来说,第一种方法更适合写行书,第二种方法更适合写楷书。因为楷书讲究“笔笔断”,行书讲究“笔笔连”。(在高手那里仍是统一的,孙过庭及启功等人都说过类似的话。)第一种方法写出来的字速度更快,而第二种方法写出来的字更为坚实有力。

欧阳询书法中的“左竖”和“右竖”如何书写?

最后一点,我们要强调的是这两种方法也是统一的,不要把它机械地、片面地分隔开了。这两种方法如果都过分的机械的就容易都变写字为画字,降低书写速度且显得过分做作。

欧阳询书法中的“左竖”和“右竖”如何书写?

其实用笔的所谓借力是非常自然的,这就像人们走路时习惯成自然地脚往后蹬借力发力,然后身体前行一样。你不会刻意地用脚往后踩,否则走出来的路就不自然。同样的道理,游泳时脚向后蹬,然后获得一种反作用力,身体向前进。如果这个东西用得自然的话,那么这个游泳能够非常的自如啊,不会是机械单调了。书法也是这样的,所谓借力使力,一定要是自然而然,如作诗一般取得圆美流转如弹丸的艺术效果。

欧阳询书法中的“左竖”和“右竖”如何书写?

如果太刻意太机械了,这个动作就会不流畅,从而体现出不少缺点。那么怎么样让动作流畅呢,熟能生巧,有时候该走的路还必须走一遍。这不是单靠技巧讲解能够提高的,你需要切切实实地训练。所谓不会走路就想跑路,那么就会摔跟头的,只有逐渐学会走路,然后一步一步提升,发现缺点了,再随时补进。这样字写起来就会越来越顺利,越来越自然,速度和力量感同时兼备了,到了这个阶段你会发现所谓“笔笔连”与“笔笔断”,实际上也是可以综合到一起,呈现出一种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的。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69 字。

转载请注明: 欧阳询书法中的“左竖”和“右竖”如何书写?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