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后 | 探访《八佰》《革命者》的拟音师刘燕军


1905电影网专稿 方寸之间,营造千军万马。

 

这是人们对于电影拟音师这一职业,略带夸张的概括。作为藏在电影幕后,用声音讲故事的人,他们的工作方式及流程往往不被外界熟知。

 

优秀的拟音师往往能够通过对声音的“雕琢”,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他们往往以小见大,熟练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物品,模拟各种细微之声。

“从2012开始,已经10年了。”

 

在这十年期间,刘燕军参与过《八佰》《革命者》《我不是药神》《南极之恋》等多部国产电影的音效制作工作,行业经验丰富。本期《幕后》他也将带领观众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职业。

用声音雕刻“情绪”

电影作为一门视听艺术,需要视觉、听觉的有机结合,各个维度缺一不可。画面之外,声音的效果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影视行业拍戏时,由于现场收音常常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只能后期匹配,于是诞生了拟音师这一职业。如今,他们已经成为影视产业中必不可缺的工种。

 

相较于对白、环境声等,拟音属于电影中最细微的那部分声音,比如雪绒花的声音、花开的声音、衣服撕裂的声音呼吸的声音等。这些声音,往往情感色彩丰富。

幕后 | 探访《八佰》《革命者》的拟音师刘燕军
拟音师刘燕军的配音器材库

 

“第一是要还原演员当时的表演,第二就是要二度创作,把情感、情绪放进去”。接受中国电影报道采访时,刘燕军分享了自己的职业心德。在他看来拟音师要做的不是单纯模拟声音、靠反应能力对接画面节奏,最重要的还是传递人物情绪,为观众“讲戏”。

 

声音有轻重缓急之分,它所传递的信息也大不相同。一个物品是无形之中掉落,还是被人狠狠摔在地上,皆能通过声音得到有效表达。有时这种表达也能间接反映一个人物的内心活动。

幕后 | 探访《八佰》《革命者》的拟音师刘燕军

为了更好地传递每个声音背后的情绪,拟音师往往还要熟读剧本,并与导演、演员进行一定交流。在拍摄阶段,他们就要开始考虑如何展示声音。在成片阶段进行拉片时,拟音师开始思考定点画面的音效如何处理,使用哪种工具等。

 

“《革命者》就是我去录音,我们在现场会跟导演及相关的部门进行沟通,把一些实际情况告诉他们。” 据刘燕军回忆,当时录《革命者》某一片段数千人走路时的声音时,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提前与相关人员进行了诸多沟通。

幕后 | 探访《八佰》《革命者》的拟音师刘燕军

往往大银幕上一闪而过的某个镜头背后,需要千百次的试验后,才能找出与之适配的声音。在刘燕军的职业生涯中,为了琢磨一个镜头拟音,花费数个小时的经历,并不在少数。

 

拍摄《南极之恋》时,由于无法亲临实地去收集相关声音,刘燕军只能通过反复的实验来还原冰天雪地的音效,如雪中走路的声音等。最终,他用了猫砂、淀粉、稻壳、食用盐四种与雪无关的物品,营造出了理想中的声音效果。

幕后 | 探访《八佰》《革命者》的拟音师刘燕军

这背后考验的是拟音师的发散思维与联想性。比如,烈火燃烧画面,可以通过扇子抖动声与塑料包装的摩擦声的混合来呈现。

 

这种拟音虽然看似简单,但是实际操作十分讲究。扇子抖动的频率与角度,对最终音效的呈现至关重要。普通人即使给了同样的道具,也很难拿捏火候。在千百次的工作中,肌肉记忆与操作技巧的搭配,能够让他们制造出各种想要的声音。

幕后 | 探访《八佰》《革命者》的拟音师刘燕军

现实题材与文艺片拟音最具挑战

对于拟音师而言,想要达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需要一双善于倾听的耳朵。他们专注于凝聚在声音之中的生活情趣,善于发现那些隐藏的细微联系,还会经常记录日常生活中一些好听的声音,当作素材库。

 

“比如我们在某个餐厅吃饭或者怎么样,会留意放酒杯、挪烟灰缸的声音,它们会有不同的,比如说情绪大了,它会放成什么样,心平气和它会放成什么样等。”在人们看似平淡无奇的生活场景中,拟音师用敏锐的听觉,收集代表不同信号的声音。等到时机合适,这些声音将会展现在大银幕之上。


在制造声音的过程中,除了上文提及的常用道具外,拟音师最擅长的就是变废为宝。在刘燕军的配音器材库,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物品。

 

一扇年代久远的木门,它的吱呀关门声,具有很好的年代代入感。一块破旧不堪的木板,当他被踩在脚下时,那种嘎吱嘎吱声,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木楼梯等。

幕后 | 探访《八佰》《革命者》的拟音师刘燕军

影视剧中哪些声音通常需要后期拟音呢?

 

据刘燕军介绍,首先是影视剧各种场景里的脚步声,其次是吃饭、打斗声等。因为现场录音的侧重点在于人物对白,脚步声等细微之处,就很难被照顾到,需要进行一定后期处理。

幕后 | 探访《八佰》《革命者》的拟音师刘燕军

在所有影片中,现实题材作品与文艺片的拟音工作最具挑战性。

 

对于观众而言,已经十分熟悉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真实声音。对于此类作品音效中可能存在的一丝丝瑕疵,观众都会察觉。

 

“我们当时做《八佰》的时候,声音指导老师有一个想法,要做一个就不需要任何的人声、音乐,二战时期的防空警报声,然后我们就找到了一个真的手摇防空警报。”据刘燕军回忆,为了更真实地还原那个时代的防空警报声,剧组在网上找到了一个真实物件,进行录音。 

幕后 | 探访《八佰》《革命者》的拟音师刘燕军

对于文艺片来说,一些长镜头中对白较少,声音成为引导故事与人物情绪前进的支点。影迷的注意力会集中在声音上,会放大不足之处。这个时候最考验拟音师对声音细节的处理。

 

目前,这一行虽然已有高校开设了相关专业,但师傅带徒弟的养成模式,仍是常态。对于这一职业,有人离开,也总有人在坚守。

 

无论何时,一部优秀大银幕作品的诞生,皆离不开如拟音师那般默默奉献的幕后工作者。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国电影才能更上一层楼。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090 字。

转载请注明: 幕后 | 探访《八佰》《革命者》的拟音师刘燕军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