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未了|老瓦屋的岁月情怀

每每回到家乡的三岔口,总会油然而生“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的感慨。或许是情怀,也许念旧,抑或是乡愁,我总要驻足停留,放牧视野,努力搜寻童年记忆里那山,那水,那路,那屋的蛛丝马迹。

风,轻轻的,柔柔的,它穿过岁月长河,穿过时光年轮,穿过星辰大海,拂面而来唤醒了我沉睡的记忆。天空,灰蒙蒙的,它仿佛迷糊了我的眼睛,透露出的尽是迷惘。春雨,密密麻麻地斜织着,似牛毛,似花针,似细丝,它轻轻地飘在脸上,飘在风中,飘在我记忆里的老瓦屋上。

记忆里老瓦屋,因旧城改造,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就在我的视野里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宽阔的马路和高楼林立的现代建筑。此情此景,心中颇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淡淡惆怅。

从此,我的视野里,老瓦屋永远,永远消失了,但它是我心中“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依恋。它,虽然离我而去了,但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纯真的童心里,依然是那样的可亲可爱,那样的记忆犹新。它,不仅仅代表我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向往,更多的还是一种对往昔岁月的珍惜和对未来的憧憬,是我今生刻骨铭心的记忆和恋恋不忘的乡愁。

记忆里的老瓦屋,寄托着我童年的欢乐时光,安放着我儿时的喜怒哀乐。它,或许是我一抹挥之不去的淡淡乡愁,是我一生中相牵最美的一份释怀,不管期盼之中,抑或意料之外,都是丰盈生命的一笔珍贵素材,一份深深的感动,一丝深深的依恋,一缕深深的牵挂。

青未了|老瓦屋的岁月情怀

(网络图片)

老瓦屋,是一抹淡淡的乡愁。无论在异国他乡处,还是在日照月映下;无论在日暮黄昏后,还是在每逢佳节时;无论在孤影徘徊里,还是在觥筹交错间,乡愁,总能勾起过往的回忆。

那年,爸爸回家探亲,需去县城办事。因我是家里的幼子,可能是爸爸偏爱,和他去县城办事的美差自然落到我头上。当时,我可能六七岁吧,听说去县城玩,那自然是喜出望外、欣喜若狂。

清晨,我和爸爸来到县城三岔口。第一次看到连墙接栋的老瓦屋,心里特好奇。一条条曲径通幽的石板路,一群群扶老携幼的行人,一排排错落有致的老瓦屋,一间间摆着五花八门商品的商铺,好一派热闹繁华的景象映入眼帘。它,深深吸引了我的眼球,一切是那样的陌生,一切又是那样的新奇,我东瞧瞧,西望望,目不暇接,大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冲动。

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数不胜数的老瓦屋,颇有几分“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的诗情画意。一排排低矮临街的老瓦屋依山傍水、粉墙黛瓦、错落有致,既有江南水乡的灵气,又有热闹城市的豪放;既有古色古香的宁静,又有人声鼎沸的喧嚣。

老瓦屋的屋顶造型各异,独具匠心,左邻右舍屋檐设计精致,创意十足,颇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视觉效果。老瓦屋的屋檐或高,或低,或连,或邻,或上,或下,极目远望,像是一幅巧夺天工、妙手丹青的湛蓝色油画,又似一张硕大无比、此起彼伏的湛蓝色飘带。

青未了|老瓦屋的岁月情怀

(网络图片)

老瓦屋的屋顶是瓦的天地,瓦的海洋。湛蓝色的瓦一片叠着一片,一排挨着一排,近看像鱼的鳞片,远看像屋的盔甲。那湛蓝色的瓦之间相依相恋、形影不离,酷似热恋中的情侣如胶似漆、缠缠绵绵,好似“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老瓦屋的屋顶由粗大的杉木支撑,“人”字型构造,让我觉得就像铠甲勇士的脊梁,尽显阳刚之气,铮铮铁骨尚有柔情。屋顶,是老瓦屋的脊梁,它承载着老瓦屋的重量,承载着老瓦屋的未来,承载着主人的期望和梦想。它,虽不高,但在主人心中几乎与天接壤,至高无上。

走进老瓦屋,不妨侧耳倾听,仿佛会听到屋顶“主人建造我,修缮我,我要感恩,给主人遮风避雨”的独白。那轻言细语情真意切,极富岁月情怀。

老瓦屋的屋顶能报人以恩,馈人以情。无论绵绵细雨,还是炎炎烈日;无论冷冷霜花,还是皑皑白雪;无论狂风暴雨,还是电闪雷鸣,屋顶都默默承受。它,历经风吹雨打的洗礼,饱经风霜雪雨的磨炼,给主人营造起了家的温馨,呵护着主人家的宁静。

青未了|老瓦屋的岁月情怀

(网络图片)

爸爸牵着我的小手指着屋顶对我说:“儿子,做人,就要像屋顶的脊梁,既能承载屋顶之重,又能馈人遮风蔽雨之恩。”

爸爸当时对我说的话,因年龄太小,不能深刻理解其话的寓意,只知道屋顶能挡雨。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理解了爸爸那句话的良苦用心,读懂了只言片语的深深父爱。

记忆里的老瓦屋,是一个瓦与瓦相连,屋顶与屋顶交错的诗意地方。它承载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承载着尘世间酸甜苦辣,承载着街坊邻居的希冀和梦想。人是在街巷中走散的,也是在屋顶下相聚的,珍惜屋顶下家的相聚,人的相处。

人,只有像屋顶那样,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守,才能承载自身之重,凸显自身价值;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情怀,方能感恩,给人遮风避雨。

读过一句特别经典的话:“美丽之所以永恒,正在于生命的底蕴中,始终流动着人类对世界最纯粹的良知和渴望。”

老瓦屋的坚守,感恩,源于它那“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的岁月情怀。

事物尚能如此,何况我们人呢?

————————————————————

青未了|老瓦屋的岁月情怀

作者简介:笔名:整装代发;微信名:杰杰;姓名:宋代发。曾在重庆市税务系统任职,现为商人,自媒体撰稿人,爱好文学,喜随笔,先后在报刊、杂志、百度、微信等媒介发表《一粒种子的重生》《洱海边的老屋》《母爱是一种守望》《细读傅雷家书》《趟过时光的记忆》《岁月的感悟》等散文100余篇。

图片摄影:来源网络

壹点号 整装代发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220 字。

转载请注明: 青未了|老瓦屋的岁月情怀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