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眼观两会】事关产业帮扶、入境游、民宿……代表委员建言文旅发展

  中新经纬3月9日电 (万可义)“加大文旅产业扶持力度”“优化旅游签证便利性”“对密室逃脱和剧本杀立法”……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聚焦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纷纷建言献策。

  完善文旅领域帮扶政策

  今年以来,旅游业快速复苏、加速回暖。文旅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

  针对旅游景区的恢复发展,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建议,研究积极的财政扶持政策,鼓励景区产业升级、增加内容、创新场景、增添魅力;通过税收减免、税收灵活调节等政策,给景区释放资金,用于恢复发展;鼓励景区通过多种方式恢复吸引国际游客、过夜游客,增加人流,政府部门给予补贴。

  全国人大代表、清明上河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爽也提到加大文旅产业扶持力度,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复苏。

  “针对文旅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建议相关金融机构可以推出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发债、企业信用白名单等产品和服务,让更多文旅中小企业有多元化便捷的融资渠道,促进企业良性可持续发展。”王爽说。

  在消费层面上,朱鼎健表示,建议指导各地政府发放专项文旅消费券,对发放批次、对象、券种和数量等进行精密设计、精准投放。做好投放配比,对吃、住、游、购、娱等文旅业态进行分类带动。节假日和平日发放进行一定比例的调配,推动消费的均衡性。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2.8亿人,占全国人口的19.8%, “银发族”已成为中国文旅市场的重要消费群体。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希肯文化董事长安庭建议,充分开发“银发经济”文旅消费时段,助力稳增长。在影剧院、购物中心、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体育场馆等城市文化消费单位,增设针对老龄群体的文旅消费时段,充分、精准地释放这一群体的消费需求。

  为入境游提供更多便利

  “中国目前只试点恢复了20个国家的出境旅游业务,至今尚未宣布重启入境旅游业务,旅行社不能积极有效地开展外联、地接和机票+酒店业务。”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建议,建立中央层面的旅游协调议事机制,统筹推进入境复苏与振兴,贯彻落实《“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和“亚洲旅游促进计划”,制订并实施“入境旅游振兴计划”。结合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打造一批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窗口城市。

  戴斌还建议,进一步优化签证政策、通关措施,放宽过境限制,为外国人来华旅游提供更多便利。进一步推进便利化的网上签证,提高电子签证覆盖率和签证平台申请效率,简化境外游客入境的签证手续和通关流程。进一步增加外国游客过境免签地区、停留时间,允许免签入境旅游者甲地进境乙地出境。

  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介绍,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对主要旅游客源国的签证便利化建设。为此,他建议可以考虑加大对欧美、东亚等地区的世界主要客源国签证开放力度,以试点的方式逐国、逐步探索,扩大过境免签适用城市范围并延长时间至10天、14天直至落地签或单方面免签,同时对获得国家认证的旅行社所组织的整团进出入境游团队实行落地签绿色通道。

  培育高质量民宿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

  在全国人大代表、无锡拈花湾文旅董事长吴国平看来,乡村民宿良莠不齐,存在同质化竞争、价格混乱、体验感差等问题,而民宿在乡村振兴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这需要通过推动乡村民宿品牌化、集约化来弥补短板。“酒店有星级标准,民宿已经制定的相关标准也应尽快落地评级标准,努力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吴国平表示。

  2022年7月份,文旅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农户和返乡人员开发利用自有房屋自主经营乡村民宿,在规划布局、质量标准、建筑风格等方面加强指导。在尊重农民意愿并符合规划的前提下,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注册公司、组建合作社、村民入股等方式整村连片发展乡村民宿。鼓励城镇居民等通过租赁产权明晰的闲置宅基地房屋、合作经营等方式开展乡村民宿经营。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奥盛集团董事长汤亮也建议,各级政府在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时,要着力把培育“高质量民宿”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抓手。

  在汤亮看来,一是要摸清那些人口稀少、乡村风光浓郁的自然村落的家底,挑选出部分适合整村改造的村落、开发高品质民宿的村落,使之成为全新的度假村。

  二是对农村自然村庄的保留性改造,要有一个新的思路,进行适当的商业开发,不要一窝蜂地搞成片的商业店铺。

  三是要贯彻“整新如旧”的思路,该弃则弃,该留则留,既要浓彩泼墨,也要大片留白。

  对密室逃脱和剧本杀立法

  说起娱乐项目,剧本杀作为一个新兴业态受到不少年轻人追捧,近年来发展迅速。艾媒咨询披露的数据显示,预计2022年中国剧本杀市场规模达238.9亿元,较2021年同比增长40.4%,到2025年规模将达448.1亿元。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云南省委副主委李孝轩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剧本杀企业经营项目中掺杂着异世界、恐怖、血腥暴力、人格分裂、灵魂附体等不健康元素,导致部分青少年产生严重心理障碍,甚至诱发犯罪。

  对此,他建议将密室逃脱、剧本杀等公共产品纳入立法、修法监管范围,建立前置审查、限制性分级机制,及时跟踪监测,支持打造益智类、法律推理类、主旋律类娱乐产品。

  中新经纬注意到,此前国家层面已开始出手。2022年6月份,文旅部等五部门联合《关于加强剧本娱乐经营场所管理的通知》,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将剧本杀、密室逃脱等剧本娱乐经营场所新业态纳入管理。

  在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天津市委会专职副主委赵长龙看来,剧本杀主持人群体的不稳定性,是行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问题。对此,赵长龙建议建立一套剧本杀专业技能培训、考核和认证的标准,可以让从业者有明确的发展前景预期。

  提高剧本质量方面,赵长龙建议吸引更多人才参与剧本创作。由文旅、教育等相关部门牵头,面向全社会有偿征集有关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或者其他主题的剧本,特别是要发动高校人文学科以及专业写手参与进来。“将剧本创作与投放市场视为思想教育和文化宣传的一部分,通过政策导向和资金扶持吸引更多的创作者,从而筛选出优秀的创作者。”赵长龙这样表示。(中新经纬APP)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680 字。

转载请注明: 【财眼观两会】事关产业帮扶、入境游、民宿……代表委员建言文旅发展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