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时期铸造的黄河铁牛,单个重达40吨,为何要露天放置?

文·段宏刚

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黄河流域,因此,黄河历来被当作我们的母亲河来对待,但是,黄河的水量很不稳定,在一年四季表现出极大的不同。每到雨季,黄河水量大涨,就会变成一头愤怒的野兽,波涛滚滚,大有吞噬一切的架势,历史上,黄河沿岸的居民,经常受到黄河水灾的威胁。

怎样驯服黄河?从古至今,人们集思广益,想出了许多方式。

黄河在古代之所以经常泛滥,根本原因是黄河上流的水土流失很严重,让大量泥沙淤积在河底,随着泥沙越积越多,导致河水水位不断升高,遇到暴雨,河水很容易漫过河岸,发生水灾。

黄河上游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跟古代人欠缺环保意识息息相关。

中华民族最早从黄河流域发源,人们主要的人口聚居地,如,都城、城镇,以及一些大村庄,基本建在黄河沿岸,人类要生活,大到建造皇宫、官邸、庙宇,小到老百姓建造房子,而木材是古代人建造房屋的必备品,需求量很大,一片又一片森林,就这样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化为乌有,没有树木保护水土流失后,最终导致黄河水喜怒无常。

古代人在征服黄河,让黄河造福人类的活动中,花去了不少心思,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在黄河上修建各式各样的桥,变天险为通途。

位于山西省永济(古称蒲州)黄河古道上的蒲津桥,是古代非常著名的一座浮桥,浮桥顾名思义就是浮在河面上的桥,用铁链把多只木船链接在一起,然后在木船上铺设一层木板,并加以固定,河水上涨时,浮桥也跟着上升。过桥时,有一种晃晃悠悠的感觉。

唐玄宗时期铸造的黄河铁牛,单个重达40吨,为何要露天放置?


蒲津桥始建于战国时期秦襄王五十年,至唐代开元年间,蒲津桥的作用达到鼎盛,成为长安城通向河东地区的交通枢纽,也是沟通晋商来长安城做生意的捷径,对全国的经济、商业、军事等领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连当时的蒲州城,因为长安城的繁荣而被带动起来,一举成为唐代的著名城市。

蒲津桥关系到大唐王朝的经济命脉,因此,如何让这座桥更加稳固,永世长存,不会轻易被发怒的黄河水冲走,成为摆在唐代建筑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经过一帮建筑师和匠人实地勘察,最终提出了解决方案,那就是增加铁链的负重,让铁链有足够的强度去抵抗黄河洪水的冲击。

于是,在唐玄宗时期是公元725年,四尊铁牛和四个铁人,以及两座铁山和一组铁柱被铸造出来。

唐玄宗时期铸造的黄河铁牛,单个重达40吨,为何要露天放置?


铁牛是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长、宽、高分别为3米、1.3米、1.9米,比真牛要大出不少。每尊铁牛单重达到40吨以上,再加上底座,总重量超过50吨,四尊总重超过200吨。铁人单个高度超过2.2米,重量超过5吨,加上其它装饰品,每个铁人的重量达到6——10吨,总重量超过30吨。

四尊铁牛和四个铁人的总重超过230吨,再加上铁山和铁柱,铸造这些物件,所消耗的铁料非常多,这对唐代当时的国力来说,是一项十分庞大的开支。据《唐书》记载,建造铁牛和铁人的当年,总共消耗唐代全年产铁量的80%,可见,唐代人为了保护蒲津桥,可谓是不惜血本。

它们都是在原地做模子、烧铁水,并浇筑出来的,依靠当时的运输能力,根本没有能力运送如此沉重的东西。

不论是铁牛还是铁人,做工都相当精致,整体造型圆润饱满,符合唐代人“以胖为美”的审美特征,对一些细节精益求精,身上的线条刚健、柔韧,勾勒出活灵活现的肌肉组织,展现出唐代人极高的制造水平和审美水准。

唐玄宗时期铸造的黄河铁牛,单个重达40吨,为何要露天放置?


《易经》说:牛象坤,坤为土,土胜水。俗话又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将铸铁牛安置在河岸,对肆意泛滥的黄河水是一种很好的震慑,因此,铁牛和铁人被铸造出来后,被誉为“镇河神兽”,河东河西各分列两组,把固定浮桥的铁链拴在它们身上,它们借助自身重量完全能抵消洪水的冲击力,任凭黄河水在暴雨季节有多么不可一世,也能保证浮桥安然无恙,给通过河两岸的人,提供极大便利。

蒲津铁索浮桥从唐代开元年间开始,一直到元代末年,以顽强的姿态,横跨在母亲河上,见证了黄河两岸600多年的兴盛。不幸的是,在元代末年,蒲津桥因为战火而被烧毁,一代名桥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云烟中,只留下铁牛和铁人矗立在黄河两岸,见证着昔日的繁华。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大约在明朝中期,靠近蒲州城的黄河经历了一次较大改道,随着河岸不断塌陷,铁牛和铁人逐渐被掩埋在泥沙中,再也见不到它们的真容,只能从历史记载里想象他们的雄姿。

唐玄宗时期铸造的黄河铁牛,单个重达40吨,为何要露天放置?


为了让昔日的“镇河神兽”重见天日,1988年,山西永济县博物馆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消耗一年时间,终于让唐代人的智慧结晶展现在世人面前,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有些国家甚至提出了合作开发,建造博物馆来保护的建议,被当地政府一口回绝。

发掘出这批智慧结晶后,当地政府只是在黄河岸边修建了广场,把铁牛、铁人、铁柱、铁山等物件,一一陈列在广场,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建造一个功能齐全的博物馆,把它们完整安置。

好歹它们是1300多年前的珍贵文物,这样做,难道不担心它们历经日晒、雨淋、风吹,生锈和腐蚀吗?

这样做,实际上有不少苦衷,山西文物局考古研究专家说出了困扰人们的几点原因。

唐玄宗时期铸造的黄河铁牛,单个重达40吨,为何要露天放置?


第一、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跟空气接触后,很容易发生化学反应,铁质文物如何保护,如何防止生锈,一直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到目前为止,世上还没有哪个专家探索出更好的办法。

第二,铁牛自身重量很大,用什么材料做底架,来稳固地支撑它们,也是一道难题。

第三,即使有合适的工具能把铁牛搬运、提升起来,事后怎么安全着陆又是一个问题。

一些专家又说,铁牛、铁人等器物,虽然经历了1300多年,但从目前的品相来看,它们保存得比较完好,基本上没有受到腐蚀,因此,把它们露天放在广场里,是目前最好的保护方式。同时,还能当作景观让游客瞻仰。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262 字。

转载请注明: 唐玄宗时期铸造的黄河铁牛,单个重达40吨,为何要露天放置?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