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 静 大 伾 山

寂 静 大 伾 山

炎炎夏季,原本不是登山的季节,可应同学之邀到鹤壁做客时,恰巧遇上了一场清凉的夜雨,晨光清风之中大家不约而同地产生了一个出奇一致的念头:“攀登大伾山!”于是,草草早餐后便立即出发,直奔这座不算太高的“名山”!

大伾山,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浚县县城旁边,今天已经融入了县城的轮廓,形成了“城中有山,山上有城,山下有水,山水辉映”的独特的景观。

由于是清晨,还由于是雨后,大伾山非常安静,除了我们一行八九人,再没有别的游客,既没有上香的老人,也没有推销的小贩,甚至连景区的工作人员都难得寻见,找个导游就费了“东家”好大的力气,让原本就不喜欢“热闹”的我格外高兴,总算躲开了“上山看人脚,下山看人头”的无奈,可以在安安静静的氛围中领略“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一座名山了。

说大伾山是最早的名山,缘自《尚书.禹贡》:“东过洛由,至于大伾”这段话。其实,名则名也,真难算得上山,海拔仅仅135米,只比平地高出70米的小高地,因在平原上突起而被称做山,仅仅1.66平方公里的大伾山实在是沾了大便宜。不过,自东汉到宋代,大伾山皆因地理位置重要而屡被军用,称其为山也不夸张。何况,就这么点地方竟挤满了道观佛寺七处,名亭八座,石窟六处,各式古建筑138间,摩崖碑刻460余方,还供奉着一座高22.7米的大石佛,存藏着6053卷明代南藏经的宗教典籍珍品,“名山”这顶桂冠戴在头上倒也得当!

进入山门,便见古柏夹道,郁郁葱葱,盘山道上迎面遇上的第一个古建筑便是“思荣坊”,这座高宽皆为10米的牌坊,为四柱三间五楼式建筑,柱下有抱鼓石,透雕为猛狮;顶部为歇山式,并雕出脊兽、瓦件;楼檐下上部为二龙戏珠,下部是盛开的莲花,“竹林七贤”、“八仙庆寿”、“一门三进士”等栩栩如生的图案,让我们这群在大学学习历史的中年人一起赞叹出声,佩服这古代建筑的精美。

寂 静 大 伾 山

过石坊再过罗虹桥,便是吕祖祠,这位64岁(公元862年)考中唐末进士的吕洞宾,因其对道教教理的贡献而跻身“八仙”的知识份子,在这里拥有了倚崖筑就、布局周密的祠堂,恐怕他本人也不会想到。这座建于清康熙十五年的祠堂,保存着“六丁、六甲”12神像与四值符,还保存有“南斗”、“北斗”两座星宿顶雕,象征着吕祖身后“九天”,为祈福求寿者所顶礼膜拜。

吕祖祠右有“方壶天”,左有“八卦洛书图”和“斗姆阁”遗址,前有“瀛洲别墅”,别墅遗址对面的崖壁上,“千仞岗","山河一望 "等十余处书法名刻,静静地向攀山者展示了文化的深厚内涵……

太极宫是大伾山的标志性建筑,建于公元1677年的八棱柱形的三层高楼,通高33米。与其相隔不远处,坐落着明代万历年间修建的禹王庙 ,禹王庙前,还有一座建于隋朝的“中军亭”,还有“天齐庙”,还有“太平兴国寺”,还有……

终于,我们来到了“藏经阁”,建于明万历年间的“藏经阁”内的“千手千眼”观音像,高一丈三,左右各有六双手,托日月、握金印、持弓箭、拿杨枝、端净水,精细的工艺,华美的雕饰,令人目不暇接,更重要的是,穿越“藏经阁”,便是“八丈佛爷七丈楼”的“北方第一大佛”(22.7米高)。大石佛,亦称大佛岩,倚山凿就、结跏趺坐、目平视、唇紧闭、表情庄严。这座自身形象提供了北朝、唐朝甚至元朝痕迹的大佛的出生年月,很为史学界所疑惑,相对统一的意见认为“后赵--北齐”为它的出生年月,千年的岁月中,大石佛经历了无数的战火,阅遍了人间沧桑,也鉴证了今日的太平和百姓的富足,一束供奉要花掉人民币99元的价位,仍然让早来的我们闻到了昨晚的余香……

寂 静 大 伾 山

“在这里,随便捡起一块砖瓦,都要长于美国的历史!”负责陪同我们游览大伾山的当地同学快人快语,立刻激起了全体同学的讨论热情,尽管我们走出大学校门已经四十多年,历史这个话题一旦展开,大伾山就飘满了热情!

确实,悠久的中华文明,有着太多的宝贵和精华,值得我们去珍惜!

太阳高悬时,我们已经走出山门。马达响过之后,这座不算太累人的“名山”,立即恢复了寂静!

寂静里,“邯郸道上,黄鹤楼头,一剑西风留幻迹;卫水桥边,浮丘林表,三山海路在尘寰。” “到此依依莫不感怀神禹,请君歇歇且看对面太行"两副对联的韵律,随着我们的车轮,飘向了四面八方……

作者/来源:易水先生

寂 静 大 伾 山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70 字。

转载请注明: 寂 静 大 伾 山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