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哲学无用?错了,也许我们误解了哲学

文/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学哲学无用?错了,也许我们误解了哲学
一说“哲学”,或者问“什么是哲学”“哲学是指什么”,估计咱中国人十有八九都得犯懵。剩下十之一二,少说得有一半能告诉你:哲学就是啥啥啥主义。最后剩下那很少一部分人,可能会背出老版教科书上的所谓定义——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听起来很对哈。

接着问:那什么是世界观?

他很可能会给出三个截然不同的答案:

答案一:世界观就是对世界的观点。也就是怎样看待、认识世界。

答案二:你说什么是世界观?!

答案三:请传播正能量。

基本可以说,在答案二和三的语境下,哲学这回事,是不存在的。

学哲学无用?错了,也许我们误解了哲学
(一)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是交叉概念

很多人在大学都学过一门“思想政治”类必修课,叫“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哲”。

“马哲”,是有字库的。一敲拼音就出来了,而且三个首当其冲,可见是常用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覆盖所有哲学。

我们今天说的马克思主义,是十九世纪德国社会学家卡尔·马克思及其理论研究合作者(比如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总结、归纳出的一系列社会科学成果的总称。在不以其为“信条”的文化环境下,也会被称为“马克思社会学体系”。

这个社会学体系,也可以说思想体系,包括三个部分或说“模块”:

1、人类社会发展史。

2、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3、科学社会主义。

其中的是人类社会发展史,最主要研究对象是欧洲。

(马克思与燕妮)

其中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基于对以欧洲为最主要参照的资本社会和资本经济的深入剖析所做的社会发展趋势的推论。

涉及“哲学”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

注意,“哲学”之前,是有定语的——辩证唯物主义。

按照我们在受教育过程中所得的传授,对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概念理解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

这们学问,至今,仍具有其先进性。很重要一点——它是人类在哲学领域的研究历程中首次将“唯物论”或说“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做有机结合的成果。

学哲学无用?错了,也许我们误解了哲学
但是,大不敬地——话说回来,这么伟大而先进并且还有点儿费解的学问,诞生于基于“传统”学科理念的欧洲;在这个前提下,对“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概念的理解,就跟上面说的不一样了,更应该是:马克思的、关于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哲学。

似乎,看上去没啥不同。

不同还是有的。

而且,某种意义上,还挺要紧。

最主要的不同是:前者把对象定义成的是“哲学”的一个“类别”;而后者则更是在表达定义对象是呈现某种特征的哲学的一部分。

一部分!

不是全部!

即便是马克思的,在他本人所处的西方传统学科概念之下,那也只是哲学的一部分;而且——再次大不敬地说,是“一小部分”。

学哲学无用?错了,也许我们误解了哲学
(二)哲学的本源概念

回到本文最初的问题——什么是哲学?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么?不错。不过,也就只是——不错。

再矫情地问:世界观是什么?

是如何看待世界?

非要这么简练这么断然地讲,倒毋宁说:世界观是感知和解释世界的态度和结果。

感知、解释。

其实,非较真儿的话,“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这个定义,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界定之间,是存在矛盾的——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至少包括了三个部分——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世界观”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如果说,哲学只关乎世界观,那方法论和认识论呢?难道是多余的?

所以,扯不清楚!扯不清楚就不扯,另辟蹊径去说。这个应该也算“方法论”。

学哲学无用?错了,也许我们误解了哲学
直到马克思的时代,甚至,在整个西方(欧美),直到现在,仍然理论上、象征性地把“哲学”指引向“关于一切”的宽泛领域。即:我们今天津津乐道的无数“学科”——工学、理学、药学、医学、法学、生物学,以及由他们派生的浩如繁星的分学科、子学科、小学科,一概,都归于“哲学”!

乍一看肯定有点儿不适应。可真的就是这样的。

举个例子:我们两弹一星元勋那些老一辈科学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外国的大学获得的学位。比如钱学森老先生,他的主研领域叫做“空气动力学”;他在美国留学,是获得了相关的博士学位的;但他的博士学位证书上对他学位的形容并不是“空气动力学博士”或者随便那个学科的博士,而是——哲学博士。

学哲学无用?错了,也许我们误解了哲学
再举例: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被传颂成是古希腊的医学家。今天但凡学西医的,都要知道所谓“希波克拉底誓言”。而就是这么一位被西医推崇为鼻祖的人,在西方传统理念中,也是将其归为“哲学家”而不是医学家或者别的什么。

据此,可以概念性、笼统地这样理解:在以欧洲为最主要代表的西方传统理念中,哲学,是包罗万象的领域,一切关于自然科学和人类社会的学问,都归在其中。

这样的话,粗陋地说,哲学,它就是一个“大筐”,啥都能往里装!

(三)西方传统理念中的三大学问

上述对“哲学”的西方传统理念认识,之所以说是“本源”,并无崇洋媚外之意,只是因为,哲学,作为一个词汇,是我们从西语中译化而来的。在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有“哲”的概念,但并不曾讲“哲学”。故而,可以不怕冒失地说,哲学,作为对学问或说学科的称谓,是一个偏西方的概念。那么,关于它的溯源,也就倾向于了西方的传统认识。

有没有发现“问题来了”?

哲学是“大筐”,啥都往里装。那岂不是所有学问都是哲学?岂不是按所谓西方传统理念,世间再无其他学问了?

当然不是。

所谓西方传统理念,关于学问,有三大类,哲学,是其中囊括内容最多的一类。但它还不是囊括一切。另有两个是在哲学之外的学问——神学,和,文学。

学哲学无用?错了,也许我们误解了哲学
神学,对咱中国人来讲,应该挺陌生的。

作为“学问”的一大类,它肯定不是我们惯常理解中“神神鬼鬼那一套”,也不完全指宗教,而只能说:宗教的“神学部分”,是神学中的重要组成。

简单来讲,神学,西方传统理念中独立的一门学问,是关于神化的已知和未知的学问;某种意义上,相比对应的哲学概念,它反而更趋于理念化、规则化。

当然,随着宗教的发展、强势、世俗化,西方传统的神学,越来越多纳入了可称“糟粕”的东西;继而,很快地,已经有点儿失去“本来”的西方神学,又遭遇到不断发展更迭的近现代科学技术的挑战,以至于不得已地走向低谷。到现在,神学,在西方,特别是欧洲,更多宛如对于传统的坚守,而在“学”的方向上,不说“穷途末路”,也至少是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瓶颈。

学哲学无用?错了,也许我们误解了哲学
相比神学,文学,好像咱们更容易理解。

但是,相同语境下,文学,也还是跟今天咱们的普遍认同,存在差异。

在三大学问的划分之下,文学,是表达人类情感的学问。

人类情感。

这个东东,西方传统认为中,既不属于神,也不属于“自然”,而只属于“人”。

两点,很觉值得一提:

一是西方传统认为的文学,在其社会发展中,派生了两个“附加内容”或说“额外使命”,分别是——赞颂、维护神学,和,表达、质疑,哲学。

另一点是想说说为什么咱们中国没有“神学”。

学哲学无用?错了,也许我们误解了哲学
这是个很大的话题。

非要简单地、断章取义、一叶障目地说一嘴,在笔者看来,其最主要原因,是我们民族在很早的公元前十世纪左右,就以“国家性格”的形式,理论上摆脱了西方直到“文艺复兴”时代才真正开始质疑的“神主”认知,早了起码两千三四百年!

这个相当漫长的时间段落,正是欧洲神学从形成到发展再到衰落的周期,也是我们华夏民族作为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文明,独立发展、演变、形成世界另一文化“极”的时期。

学哲学无用?错了,也许我们误解了哲学
【作者简介】刘宏宇,常用笔名毛颖、荆泓。实力派小说家、资深编剧、北京作协会员,“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获奖者。著有《管得着吗你》《红月亮》《武王伐纣》《深水爆破》等多部长篇小说。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图片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960 字。

转载请注明: 学哲学无用?错了,也许我们误解了哲学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