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新冠病毒变异:当前要“应接尽接”,长远看应打加强针

  ◎ 科技日报记者 瞿剑

  23日下午,国药集团中国生物首席科学家张云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公众持续关注的新冠疫情防控中有关免疫屏障建立的几个热点问题,如中国新冠灭活疫苗对最新的变异毒株是否有效、为何有效?有基础疾病特殊人群如何实现“应接尽接”?一、二剂接种后免疫屏障是否已经建立起来等,做了简明解答。

  

应对新冠病毒变异:当前要“应接尽接”,长远看应打加强针

  8月23日,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的15至17岁人群集中在当地社区服务中心接种新冠疫苗,筑牢全民免疫防线。杨华峰 摄,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病毒变异:没产生大的抗原变异 灭活疫苗仍有效

  面对来势汹汹、传染性更强的新冠变异毒株,张云涛表示,从长远角度看,条件允许情况下,接种第3剂加强针能够强化对抗新冠病毒的能力。但与之相比,当前更重要的还是“应接尽接”,完成2剂新冠疫苗接种,降低病毒传播风险,构筑健康免疫屏障。

  他解释,病毒的变异性会一直存在,而且人类也无法阻止病毒变异。但病毒变异并没有影响病毒的抗原性,也就是说,只要没有产生大的抗原变异,疫苗产生的保护性抗体就会有效,尤其是全病毒灭活疫苗。

  张云涛介绍,国药中国生物研制的新冠灭活疫苗是以全病毒采用安全的灭活工艺生产,灭活工艺保持了病毒抗原种类的多样性。接种灭活疫苗可以在体内模拟新冠病毒感染过程,刺激机体产生广谱抗体。所以,新冠灭活疫苗具有抗原谱广,对抗变异毒株等优势。

  “应对变异毒株,是我们高度关注、也始终在做的事情”。张云涛透露,抗变异株灭活疫苗研发工作已经完成,是按照替换毒株的概念来研发;目前正在跟监管部门沟通。在其他技术路线上,针对变异株的重组蛋白疫苗、mRNA疫苗研发也都在进行中。

  他建议,从老百姓角度,未来应该选择先打加强针,二、三针之间如果间隔时间半年或半年以上,人体产生抗体数量会大幅提升(5-10倍甚至更高),“这对变异毒株是很好的防范”。

  而在人群“应接尽接”、形成免疫屏障之后加强针的普遍接种,应该优先考虑特殊人群,比如60岁以上老人;还有社会经济活动中最密切接触人群,比如民航、饮食、快递等行业从业人员。

  疫苗是否管用:关键指标是防重症和病死

  至于公众关注的完成两剂疫苗接种后、仍发生突破性感染,张云涛指出,目前全球已上市的疫苗,防止感染的疫苗是很少的,“疫苗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发病”。衡量疫苗是否管用,关键指标是预防重症和病死。疫苗并不能实现100%有效,人群中总有对疫苗免疫应答弱的人,尤其是高龄人群、有免疫缺陷或者服用了降低免疫反应药物的人。即使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验证,但仍有人在接种后对新冠病毒易感。

  他强调,就新冠疫苗而言,“我们在国内、在海外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临床终点’(也就是目的)是看防止发病的情况,其次才是看能不能防止感染。这是疫苗设计的基本理念”。当前,国际上对新冠病毒的防疫策略已经从“预防感染”向“预防重症和死亡”转变。

  对于评价新冠疫苗的效果,他用三句话来概括:对防止感染有一定作用;对防止再传播有明显作用;对防止重症和死亡有显著作用。

  建立免疫屏障:特殊人群很重要

  截至上周,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过19亿剂次,本周将突破20亿剂次。这种情况下,期待中的免疫屏障是否已经建立起来?

  张云涛表示,我们国家部署建立免疫屏障以来,新冠疫苗接种在18岁以上人群中,对健康人群的覆盖是比较好的;但一些有基础疾病的特殊人群,比如糖尿病、高血压,以及有自身免疫性缺陷疾病、肿瘤、艾滋病等患者,还没有广泛接种。“对这类人群接种的试验要加紧进行”,因为他们数量很大,比如糖尿病、高血压患病人群。这类人群“应接尽接”,对于形成免疫屏障非常重要。

  而12-17岁人群,从疫苗临床数据和已接种情况看,安全性、有效性也很好,应该加强接种。这部分人群以年轻学生为主,上学密集性较强,是重点保护对象。

  他再次强调,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要实现“应接尽接”,建立免疫屏障。“这无论是对病毒原株,还是对变异病毒株,都是非常有效的”。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50 字。

转载请注明: 应对新冠病毒变异:当前要“应接尽接”,长远看应打加强针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