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驰创投陈维广:To B创业不做10年没感觉,希望多给梦想一点时间

蓝驰创投陈维广:To B创业不做10年没感觉,希望多给梦想一点时间
"中国需要更多黄允松这样脚踏实地做技术的人,而不是只专注搞客户、挣快钱的人。"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Stone Jin

2021年3月16日,青云科技正式以“688316”为股票代码在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国内“混合云第一股”。

作为过去10年里国内云计算赛道的头部企业,青云科技自2012年以来已获得包括蓝驰创投、九合创投、云九资本、经纬中国、光速中国等多家国内一线VC的支持。

其中,蓝驰创投作为青云科技最早的机构投资方,在A、B、C、D轮融资时持续支持公司,陪伴青云超过9年。IPO前,蓝驰创投持有青云科技14.15%的股份,为第一大外部股东。

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陈维广回忆称,站在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2008年前后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彼时AWS已经跑出来,云计算在美国开始广泛使用;而国内在2009年才开始引入云计算概念。

“08年前后我刚从美国回来不久,就和团队讨论要重要关注云计算,毕竟中国的企业不可能一直停留在传统的服务器 IT 架构上。”陈维广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青云科技公司正式注册前,陈维广就已与青云科技的创始团队见面,并在经过三、四次交流后决定出手投资。

在陈维广看来,黄允松(注:青云科技董事长兼CEO)身上具有三大特质:为人真实、能够洞察事物本质、以及具有极强的执行力。

蓝驰创投陈维广:To B创业不做10年没感觉,希望多给梦想一点时间
左:陈维广;右:黄允松

这里另需交代的一个背景是,在早年的中国云计算市场上,不少云厂商选择以做CDN业务起家,这是一条短期内能见到更亮眼财务数据的“捷径”,但长期来看这种切入方式并不可持续且必定亏钱。

相较之下,黄允松创业的出发点具有更高的价值,其自创办青云科技伊始提供的服务全部都与相对难磕的基础技术密切相关。

当然,这种做法在前期需要大量投入,不断通过技术解决问题,不可避免地“牺牲”了收入的增速;若将时间线拉长,当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业务自然就会爆发。

对于“亏损”这点,陈维广如是看待,“要创造一个世界级的云计算平台,就一定要持续投入,我们不该被眼前的短视影响;只有持续投入,坚持创造一个世界级的云计算平台才能真正在底层基础设施环节拥有自主可控的技术能力,为构建我们国家的数据安全边界打实基础。”

“我们蓝驰也希望支持更多像黄允松这样的人,中国需要更多这样脚踏实地做技术的人,而不是只专注搞客户、挣快钱的人。”陈维广补充道。

作为陪伴青云科技时间最长的投资人之一,陈维广在与青云科技同行的9年多时间里,目睹了黄允松和青云科技的诸多挑战,其中两个时刻令其印象最为深刻:

其一:青云科技第一次把私有云产品投入商用的2014年,黄允松做出从银行客户入手的决定,这个决定的冒险性在于——银行本身的数据压力较大,不能出任何差错;再有,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中,多数企业对云计算尚未像今天这么的接受度这么高。

其二:决定拆除VIE架构筹备回国上市,这主要基于黄允松当时对大形势的判断——如果去美国,青云科技难免会被去跟谷歌、AWS比较,这无疑既没法体现优势亦没有必要。

“早在创办青云科技的第一天,黄允松就认为中国一定要有一家完全自主创新、独立可控的云计算平台,我们在青云科技拆除VIE的时候也帮忙找了多家后续轮次的投资人。”陈维广透露。

谈及对青云科技上市后的期待时,陈维广认为,青云科技成为千亿市值的公司只是时间问题,其主要由于中国市场上还有大量的企业没有实现去IOE,要逐渐实现去 IOE 化意味着较大的市场需求。

基于青云科技上市的契机,陈维广亦对外分享了蓝驰内部对云计算的一个看法——没有云计算,哪有大数据?没有大数据,何以有AI?,“如果我们相信未来AI 能够在每个角落驱动各行各业发展,那么云计算就像现代城市中的煤气管道一样,是不可或缺的底层基础设施,而且会持续增长。”

“我始终认为,To B创业是一件10年起跳的事情,不做10年没感觉;创业者只有一步步走过来,才能慢慢摸清楚自己应该为这个市场提供什么价值;作为早期投资的一员,我希望这个行业能给梦想多一些时间。”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23 字。

转载请注明: 蓝驰创投陈维广:To B创业不做10年没感觉,希望多给梦想一点时间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