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5月底登陆火星,今年中国航天发射将超40次

天问一号5月底登陆火星,今年中国航天发射将超40次
天问一号5月底登陆火星,今年中国航天发射将超40次

“祝融号”

昨日上午,以“逐梦九天,扬帆起航”为主题的2021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拉开帷幕。在中国航天日主会场上,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记者从大会了解到,2021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全年发射次数有望首次突破40次。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与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将于近期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将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约3个月,为今年5月底择机着陆火星做好准备。

火星车正式定名为“祝融号”

昨日上午,在中国航天日主会场,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命名:祝融号。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三皇五帝时掌火之官。《礼记》曰:“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首辆火星车命名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我国其他航天器的命名一脉相承,例如:“嫦娥”“墨子”“悟空”“北斗”等。以火神的名字命名中国第一辆火星车,是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的跨时空融合,体现着航天人的科学梦想和浪漫情怀,彰显着中国人的探索精神和文化自信。祝融英文名称采用直接音译方式确定为:Zhu Rong。

该火星探测任务是我国行星际探测征程的首次任务,将一次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这在国际航天领域也是创举。将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

新时代背景下赋予了“祝融”这一名称的新内涵。“祝”,表达对人类踏进星辰大海征程的美好祝愿,激励航天人追逐梦想、勇于探索。“融”,体现融合、协作,表达中国人和平利用太空、增进人类福祉的格局和愿景,融合国内、国际,融合历史、现代和未来,为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航天人的贡献。

火星车全球征名活动自2020年7月24日启动,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参与,历经作品提交、评委函审、初评入围、网络投票、终审评审五个阶段,遴选出弘毅、麒麟、哪吒、赤兔、祝融、求索等10个名称作为命名范围,最终确定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名称为“祝融号”。

今年中国航天发射将超40次

据了解,在今年计划实施的宇航任务中,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天问一号、多颗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业务卫星发射等令人瞩目。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上,2021年,中国航天将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新征程。2021年,我国全年发射次数有望首次突破40次;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进入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天问一号到达火星,实施中国首次火星“绕、着、巡”探测;多颗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业务卫星发射,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需要。

当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全面转入空间站建造的任务准备阶段,其中,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发射空间站核心舱任务拟于今年春季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执行,2021年与202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将预计实施包括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在内的11次发射任务。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环绕火星成功、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后,于2月24日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近火点280千米、远火点5.9万千米、周期2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探测器将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约3个月,进行科学探测,同时为2021年5月底择机着陆火星做好准备。

4月23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与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目前,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工程各参研参试单位正在全力备战。发射任务将于近期执行。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 通讯员李晨、蔡金曼

空天航班不再远?

院士畅谈空天飞行器技术发展

新华社南京4月24日电 以什么动力形式实现从地面到轨道空间的全域高效飞行?怎样的气动外形能适应0到25马赫全速域飞行?这是昨日举行的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毅寅在特邀报告中提出的思考。

何谓空天飞行器?魏毅寅解释,空天飞行器是能够在稠密大气、临近空间、轨道空间往返飞行的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将助力人类实现自由进出和高效利用太空,按动力形式可分为火箭动力和组合动力两大类。

放眼国际,鉴于火箭动力航天运输系统在发射灵活性、使用便捷性、准备周期等方面还有待提升,美欧也在同步推动组合动力的水平起降空天飞行器发展。

魏毅寅表示,空天飞行器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廉价”,能通过重复使用降低发射成本,通过高比冲提高运载效率;二是“安全”,无抛射物,自主应急返航,应急着陆范围大大增加;三是“便捷”,机场水平起降实现快速响应,地面总装、维护保障更灵活;四是“机动”,临近空间机动飞行拓展发射窗口,升力式再入返回提高着陆机会。

同时,空天飞行面临的技术挑战诸多,例如:以什么动力形式实现从地面到轨道空间的全域高效飞行,以什么结构满足结构轻量化与耐高温热防护,以什么气动外形适应0到25马赫全速域飞行……这些都是发展空天飞行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魏毅寅认为,沿着“从攻克基础机理到突破技术体系,再到空天航班工程应用”这条发展路径,一步一难关。在陆续完成宽域飞行技术验证和临近空间宽域飞行试验后,才能形成空天运输能力。“21世纪以来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掀起了空天飞行研究热潮,将推动实现革命性的空天航班、全球快速运输等工程应用。”展望未来,魏毅寅说,加快推动空天飞行器技术发展,人类实现自由进入太空、建设太空信息港和地外天体基地的梦想便不再遥远。

(记者胡喆、蒋芳)

天问一号5月底登陆火星,今年中国航天发射将超40次
天问一号5月底登陆火星,今年中国航天发射将超40次

“祝融号”

昨日上午,以“逐梦九天,扬帆起航”为主题的2021年“中国航天日”主场活动,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拉开帷幕。在中国航天日主会场上,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号”,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记者从大会了解到,2021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全年发射次数有望首次突破40次。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与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将于近期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将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约3个月,为今年5月底择机着陆火星做好准备。

火星车正式定名为“祝融号”

昨日上午,在中国航天日主会场,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命名:祝融号。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三皇五帝时掌火之官。《礼记》曰:“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首辆火星车命名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我国其他航天器的命名一脉相承,例如:“嫦娥”“墨子”“悟空”“北斗”等。以火神的名字命名中国第一辆火星车,是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的跨时空融合,体现着航天人的科学梦想和浪漫情怀,彰显着中国人的探索精神和文化自信。祝融英文名称采用直接音译方式确定为:Zhu Rong。

该火星探测任务是我国行星际探测征程的首次任务,将一次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这在国际航天领域也是创举。将首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

新时代背景下赋予了“祝融”这一名称的新内涵。“祝”,表达对人类踏进星辰大海征程的美好祝愿,激励航天人追逐梦想、勇于探索。“融”,体现融合、协作,表达中国人和平利用太空、增进人类福祉的格局和愿景,融合国内、国际,融合历史、现代和未来,为人类社会和谐发展做出航天人的贡献。

火星车全球征名活动自2020年7月24日启动,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参与,历经作品提交、评委函审、初评入围、网络投票、终审评审五个阶段,遴选出弘毅、麒麟、哪吒、赤兔、祝融、求索等10个名称作为命名范围,最终确定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名称为“祝融号”。

今年中国航天发射将超40次

据了解,在今年计划实施的宇航任务中,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天问一号、多颗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业务卫星发射等令人瞩目。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上,2021年,中国航天将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新征程。2021年,我国全年发射次数有望首次突破40次;载人航天空间站工程进入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天问一号到达火星,实施中国首次火星“绕、着、巡”探测;多颗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业务卫星发射,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需要。

当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全面转入空间站建造的任务准备阶段,其中,长征五号B遥二火箭发射空间站核心舱任务拟于今年春季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执行,2021年与202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将预计实施包括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在内的11次发射任务。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环绕火星成功、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后,于2月24日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近火点280千米、远火点5.9万千米、周期2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探测器将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约3个月,进行科学探测,同时为2021年5月底择机着陆火星做好准备。

4月23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与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目前,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工程各参研参试单位正在全力备战。发射任务将于近期执行。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肖欢欢 通讯员李晨、蔡金曼

空天航班不再远?

院士畅谈空天飞行器技术发展

新华社南京4月24日电 以什么动力形式实现从地面到轨道空间的全域高效飞行?怎样的气动外形能适应0到25马赫全速域飞行?这是昨日举行的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毅寅在特邀报告中提出的思考。

何谓空天飞行器?魏毅寅解释,空天飞行器是能够在稠密大气、临近空间、轨道空间往返飞行的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将助力人类实现自由进出和高效利用太空,按动力形式可分为火箭动力和组合动力两大类。

放眼国际,鉴于火箭动力航天运输系统在发射灵活性、使用便捷性、准备周期等方面还有待提升,美欧也在同步推动组合动力的水平起降空天飞行器发展。

魏毅寅表示,空天飞行器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廉价”,能通过重复使用降低发射成本,通过高比冲提高运载效率;二是“安全”,无抛射物,自主应急返航,应急着陆范围大大增加;三是“便捷”,机场水平起降实现快速响应,地面总装、维护保障更灵活;四是“机动”,临近空间机动飞行拓展发射窗口,升力式再入返回提高着陆机会。

同时,空天飞行面临的技术挑战诸多,例如:以什么动力形式实现从地面到轨道空间的全域高效飞行,以什么结构满足结构轻量化与耐高温热防护,以什么气动外形适应0到25马赫全速域飞行……这些都是发展空天飞行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魏毅寅认为,沿着“从攻克基础机理到突破技术体系,再到空天航班工程应用”这条发展路径,一步一难关。在陆续完成宽域飞行技术验证和临近空间宽域飞行试验后,才能形成空天运输能力。“21世纪以来航空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掀起了空天飞行研究热潮,将推动实现革命性的空天航班、全球快速运输等工程应用。”展望未来,魏毅寅说,加快推动空天飞行器技术发展,人类实现自由进入太空、建设太空信息港和地外天体基地的梦想便不再遥远。

(记者胡喆、蒋芳)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4583 字。

转载请注明: 天问一号5月底登陆火星,今年中国航天发射将超40次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