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月35亿美元投融资!亚马逊上刮起品牌收购风

据marketplacepulse报道,过去12个月,亚马逊原生品牌已经吸引了资本方超35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其中,价值25亿美元的资本投融资及收购是在今年的1-4月期间产生的。(这些资本投入基本是股权和债务的混合。)

另外,考虑到一些公司仍未向市场披露自身资金情况,资本方在收购亚马逊第三方卖家品牌方面的投入总额应该不止25亿美元。收购方既有数以百计的成熟卖家、私募股权公司,也有家族办公室(指专门为富裕家族提供投资管理和财富管理的私人公司)和个人投资者。

从去年4月至今,资本方对亚马逊原生品牌收购的投入包括但不限于:

2021年4月,Berlin Brands Group融资2.4亿美元

2021年4月,Elevate Brands融资1250万美元

2021年4月,Thrasio募集1亿美元

2021年3月,Benitago Group融资5500万美元

2021年3月,SellerX募集3100万美元

2021年3月,The Stryze Group筹集1亿美元

2021年3月,Boosted Commerce融资5000万美元

2月2021年,Elevate Brands募集5500万美元

2021年2月,Technology Commerce Management (TCM) 融资2800万美元

2021年2月,Unybrands筹集2500万美元

2021年2月,Valoreo筹集5000万美元

2021年2月,Branded筹集了1.5亿美元

2021年2月,Thrasio募集7.5亿美元

2021年1月,Berlin Brands Group投入3亿美元(用于亚马逊原生品牌收购)

2021年1月,Razor Group 融资1200万美元

2021年1月,Cap Hill Brands募集1.5亿美元

2021年1月,Thrasio募集5亿美元

2020年11月,SellerX募集1.18亿美元

2020年11月,Heyday融资1.75亿美元

2020年11月,Razor Group融资3000万

2020年11月,Heroes筹集了6500万美元

2020年10月,Perch筹集了1.235亿美元

2020年9月,Boosted Commerce融资8700万美元

2020年8月,Razor Group融资500万美元

2020年7月,Thrasio募集2.6亿美元

2020年4月,Thrasio筹资1亿美元

2020年4月,Perch筹资800万美元

目前,市场上活跃着50余家亚马逊原生品牌(/店铺)收购商。其中,Thrasio、Heyday、Perch、Boosted Commerce和Cap Hill Brands等是体量在美国排名前列的公司,除了在美国,不少公司在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以色列、新加坡、墨西哥、爱尔兰、比利时、芬兰和加拿大也有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

这些公司筹集的资金及为收购所支付的利润乘数(profit multiples,利润乘数指利润对销售额的倍数关系。通常可用它计量企业的价值。利润对销售额的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价值越大,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企业价值计量标准。)虽然很吸睛,但这却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表面上看,以上提到的公司似乎是典型的私募股权投资者,但实际上,它们更像是电商运营商——它们不仅仅是投资者,更是供应链、亚马逊平台方、营销、采购、品牌等方面的专家。

起初,这些公司以低(利润乘数)收购亚马逊卖家的店铺或品牌,且通常是通过卖家的listing及销售、采购记录对其进行估值的。被称为“聚合商”的收购商们募集的资本基本都用于买入那些能为其带来盈利收入的资产上,但却很少关注这些资产的本身所具备的特点。不过,鉴于这样的模式盈利效果喜人,已经越来越多资本和“聚合商”开始涌入这个市场,并抱有较大的“盈利决心”。但资本的进入,在无形中加大了玩家们的竞争难度,而许多亚马逊卖家也因为有所谓“经纪人”的介入,学会了“操盘”,导致这一行业的复杂性迅速增加。这一点,从不断上升的利润乘数也能看出。

另一方面,“聚合商”(Amazon Aggregators)们还有一项重要的差异化能力——对所收购的亚马逊品牌进行运营和拓张,并将其带出亚马逊这一平台之外。与运营数百个亚马逊卖家账户相比,从资本方募集的资金似乎会相对容易使用一些。对于很多之前没有亚马逊开店或是运营经验就贸然进入市场的“聚合商”来说,市场的细微差别将是他们盈利的最大障碍。熙熙攘攘的市场中,起码有十家左右公司因为经验不足或是判断不及时最终以倒闭收场。与此同时,资本介入的越多,这一市场也就越受关注,受到关注越多,资本对这一市场的投入就越多。另外,除了寻求在亚马逊上有自有品牌卖家进行洽谈收购,还有部分大型私募股权公司对投资其他类型的卖家(如代售商)产生了新的兴趣。甚至有一部分“聚合商”把目光投向了在亚马逊第三方卖家群体中占大头的中国卖家,企图找到发展新机。

许多亚马逊“聚合商”都致力于打造类似联合利华或是宝洁的亚马逊本土CPG集团。虽然这是需要长时间打磨的目标,但考虑到这一行业颇受资本青睐,因此,其仍有足够的资本支撑到让市场找到他们想要完成的目标。

(编译:揭易熹)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129 字。

转载请注明: 12个月35亿美元投融资!亚马逊上刮起品牌收购风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