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改造为工业企业赋能

智能化改造为工业企业赋能

    万和电气的自动化生产线。盛正挺 摄

智能化改造为工业企业赋能

    本田金属的机器人生产线。盛正挺 摄

    走进广东万和电气有限公司(下称“万和电气”)位于高明区杨和镇的生产基地,一排排整齐列队的机械臂分外抢眼。工人把不锈钢板放上操作台,七八台列队的机械臂挥舞起来,很快就完成了取料、拉伸、冲压、裁边等工序,一个抽油烟机的外壳就成型了。

    用机器人代替人手,让生产线更加自动化、信息化,推动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不断升级,这就是企业技改的题中之义。

    近年来,高明不断优化企业服务,鼓励引导企业技改,企业技改项目数及投资额连年攀升。今年1—9月,在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背景下,高明企业技改计划投资额仍实现同比增长3%。

    南方日报记者 盛正挺 叶能军 通讯员 关雪仪

    企业奋进

    前九个月技改计划投资额同比增长3%

    “2016年4月到去年3月期间,我们在技改方面实际总投资为6827.87万元,全部用于设备类购置;涉及各类设备212台/套。”万和电气制造部经理张卫平介绍,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水平,万和电气从2016年起投资6800多万元,购置70多台机器人,进行技改。

    目前,在万和电气,由机器人与配套系统构成的机器人生产涉及:机器人焊接、激光焊接、灶具底壳自动线、灶具面板自动线、烟机集烟腔自动线、总装自动压胶、总装线机器人码垛、机器人注塑、机器人压铸、机器人喷涂等。

    以抽油烟机生产线为例,在冲压成型、焊接、打磨、喷涂、压胶、总装等工序中,多个环节都已有机器人参与,部分工序已经实现完全自动化。

    张卫平表示,通过工业机器人应用,订单选配及报价周期由原来的30天,缩短至20天以内。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有效提升生产智能化水平。

    位于高明荷城街道的广东天进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天进新材料”),是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新材料企业。自2002年成立以来,天进新材料始终坚持“科技赋能”,以先进的机械设备保证品质和产品稳定,从数台设备起步,到目前拥有13台压延机,以及印刷机、涂布机、贴合机近30台,同时,天进新材料的装饰材料都由自己生产,实现了从原材料薄膜到成品装饰膜的全过程质量管控。

    因此,天进新材料与其他同行相比,不仅能有效控制整个品质,让产品更加稳定,也能充分利用压延机的优势,灵活地为企业“定制”所需的装饰膜功能——在生产各种原材料之时,加入一些特殊功能的材料,比如添加降味材料,让装饰膜更环保;添加耐黄变的材料,就可实现产品3—10年不变色;或者添加一些助剂,就能做到相应的防火标准等。

    正因为有了在技改上的不断投入,保持了行业领先,所以,当精装房市场崛起之后,碧桂园、恒大、中海、富力、保利、雅居乐、华润、融创、绿地等众多房地产集团都将指定供应品牌的“绣球”抛给了天进新材料。

    坐落在高明沧江工业园的本田金属技术(佛山)有限公司(下称“本田金属”)主要生产汽车、摩托车上用轻合金锻造、铸造的部件,也是一家积极开展技改的企业。据本田金属体改专项部部长杨林介绍,该公司于2014年、2019年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技改,在取件、浇铸、切割等生产工序上引进了机器人,不仅节省了人力,而且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这帮助他们拿下了福特汽车的大订单。

    高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高明工业企业技改备案项目共83个,计划投资金额8.938亿元;2018年这两个数据为126个、22.6109亿元;2019年这两个数据为141个、28.33亿元。企业技改逐年增长的态势明显。今年1—9月,高明已有141个企业技改项目备案,计划投资金额19.76亿元,同比增长3%。

    “智造”升级

    两家企业获评国家“两化融合”典范

    “近几年,高明企业技改增长速度蛮快的。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二三四这三个月很多企业基本是停摆的,但我们企业技改的数据还是不错的。这证明我们很多企业主的思维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高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局长严日冲表示。

    从高明近几年企业技改备案项目来看,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和扩产增效成为主流。其中,“机器换人”是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的重要内容。

    高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之前,高明共有应用机器人412台,2017年、2018年、2019年分别新增152台、223台、223台。

    为鼓励企业加快技改步伐,高明大力培育引进机器人关联产业,加快机器人集成应用步伐。高明抢抓珠西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战略机遇,引进汉荣传感器、冬贤数控、腾升智能机器人、汇源通电力科技智造园等一批工作母机项目,加快打造链条完整、技术先进、优势突出的机器人产业链,为实现工业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汉荣传感器计划生产自动驾驶和机器人领域传感器;冬贤数控研发国内首台大包围爬坡式光纤激光切割机,可代替传统数控模具;腾升智能机器人计划生产模切机、机器人、智能打包机等;汇源通集团投资10.5亿元在高明建设电力科技智造园,加快智能配用电、电力人工智能等产业化布局。

    在应用方面,高明实施新一轮工业技改升级行动计划,大力推动工业信息化、智能化深度融合,推动传统制造业通过“机器换人”实现转型升级。例如,溢达纺织、海天味业、安华陶瓷等一批传统优势制造业龙头企业积极与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研发机构合作研发,分别建成了纺织、酱油、陶瓷智能化生产线。其中,溢达纺织、海天味业荣获国家“两化融合”典范企业称号。

    溢达纺织的技改还得到了《人民日报》的肯定。去年2月17日,《人民日报》头版发表了一篇题为《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把握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述评之一》重磅文章,文章开头就提到了溢达纺织技改案例。文章写到,溢达纺织投入19亿多元实施工业自动化改造,梭织、针织自动化率分别提升至71%和35%。面对近年来制造业用工成本持续攀升、一些企业向东南亚转移的局面,溢达纺织通过就地转型尝到了甜头。

    目前,高明机器人和智能化设备的应用面越来越广,辖区企业已实现从分料、搬运、码垛等某些工序的自动化向上料、生产、检测、组装直到包装全过程的机械化、智能化延伸;从通用机器人应用向个性定制、联合开发方向发展。2017年以来,高明全区工业企业技改备案项目350项,其中机器人应用、智能化生产线改造项目有60多项,占18.3%。

    规划先行

    高明拟建广东工业机器人维修服务中心

    “在我们的技改过程中,政府的奖补资金对我们帮助很大。”张卫平表示,2008年至今,万和电气已获得三次技改奖补,共计820多万元,“这对我们的资金是一种补充,更是对我们在发展理念和方向上的鼓励。”

    据高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中小企业股股长陈卫明介绍,政府一般用资金引导的方式鼓励企业进行技改。“国家、省、市都有专项资金,不同类型不同方向都有。比如,经过第三方的调研,技改事后奖补就是最受企业欢迎的一种资金引导。这是普惠性的,而且政企共赢。”

    此外,职能部门围绕企业技改推出的各种服务,也是引导企业技改的重要力量。

    为了让企业用好用足各项政策,高明加强对国家和省、市出台的机器人产业扶持政策的梳理,深入企业送政策上门,倾听企业发展诉求;同时,深入开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应用“百千万工程”,推动骨干企业加强与国内外机器人研发机构的交流合作和产需对接,计划培育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龙头企业。其中,川东磁电已被评为广东省超亿元智能制造骨干企业,新引入的汉荣传感器正在加快建设。

    高明坚持骨干企业示范带动,积极组织辖区内重点企业参加各级政府部门组织的政策宣贯及服务商对接交流会,协助企业申报各类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溢达纺织、海天味业、华兴玻璃入选佛山市“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库,海天(高明)成为广东省数据工厂示范点;德方纳米、海天(高明)有关项目成为广东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为加大机器人产业人才培育和引进,高明扶持区内职校、骨干企业与机器人研发机构对接,共建实训基地。目前,高明区技工学校、职业学校设立了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与万和电气、德健五金等企业建立应用人才培养基地,与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共建实训场室。在高明区技工学校成立机器应用推广中心,充分利用技工学校资源,开展机器人应用培训课程,2019年共培训机器人应用人才30名,并协助企业解决智能装备应用中的问题。

    “技改需要相应的人才。去年我们计划免费培训30名机器人人才,没想到企业报了60多人过来,可见企业对机器人相关人才的需求很迫切。”陈卫明表示,高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有意与高明技工学校合作,建设广东工业机器人维修服务中心,既为企业技改提供专业人才,也有助于引进机器人关联企业。

    ■聚焦

    企业积极技改的背后

    高明优化政务服务,营造良好科研环境

    “高明企业主现在对技改普遍比较认同,特别是近几年企业技改项目备案数增长是比较快的。”高明区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蔡成均表示,高明工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更多要靠科技、资本来驱动,要向中高端市场进军,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靠人口红利来实现发展,这其中就涉及到技术的进步、生产设备的更新等。

    对此,高明将优化企业服务,营造良好技改环境,进一步推进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我们主要就是做好各种服务,比如简化备案手续并编制备案指南,指导企业做好备案;我们还组建了服务企业的QQ群,目前已经汇集了五六百家企业。”高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中小企业股股长陈卫明表示,高明制订《高明区工业企业技术改造事后奖补实施细则》,加强技改政策宣贯和扶持力度,每年都举办多场技改政策宣贯会,积极引导企业资金投向,动员企业用好扶持政策,激发企业技改热情,减轻企业负担。2017年—2019年共协助超过60家企业获得上级技改扶持资金3.03亿元。

    对优秀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工业设计建设项目,高明区经济科技促进局实行事后补贴资助,拟支持资金350万元,强化示范作用,激励和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改造、技术创新的投入。同时,强化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的监督检查,配合上级部门对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实施全过程监管,保证项目按计划建成投产。

    “我们每个月都会把企业技改备案明细发给镇街经促部门,让他们及时跟进服务。”陈卫明表示,高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持续开展企业技术改造摸查工作,建立区、镇、企业三级联动机制,对已申报上级扶持项目加强跟踪服务,及时研究解决企业技术改造遇到的各类问题;并且积极优化企业技术改造备案流程,实现网上审核,从企业申请到出具备案证最快2个工作日内办结,大大提高了备案效率。

    此外,高明还促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2017年至今,高明新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个。目前,高明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6个。

    调研技改难题

    “目前我们只是生产线上的某些工序实现了机械化,离工业4.0还有较大差距。”万和电气制造部经理张卫平表示,他一直在寻找生产线完全智能化的系统解决方案,但由于行业特性,有些生产工序还无法实现自动化。

    本田金属体改专项部部长杨林也有相同的烦恼。由于对浇铸件质量的高要求,该公司生产线部分环节仍然只能靠人工完成,“机器人的精度还达不到我们的要求。”

    从实地走访企业的情况来看,高明工业企业技改也面临一些困境。除了考虑投入产出比等问题外,配套服务不完善也影响了技改的进程。例如,国际智能制造设备品质好、可靠性高,但维护成本高、零配件更换时间周期长;本土企业对国产工业机器人品牌和生产商了解不多,产需信息不对称,用户接受和信赖需要培养。由于缺乏人才保障,绝大多数企业技术改造均为引进设备,未掌握核心技术,影响了企业技改项目完成后的达产增效。

    而且,从高明全区层面来看,智能制造产业起步较晚,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研发实力相对欠缺,智能制造公共平台建设较滞后。由于缺乏创新型人才和团队以及知名研发院所等载体支撑,涉及智能制造的领域仍多处于采购设备和技术应用阶段。

    多举措为企业纾困

    对此,蔡成均表示,高明将继续完善政策,优化企业服务,营造良好技改环境,推动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结合本区实际,高明将加快制定机器人项目引进、平台建设、人才培育、推广应用等方面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争取在引进工业机器人本体、伺服电机及控制系统等重点领域企业上早日取得突破。

    以工业企业技改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高明将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和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工程,加快推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示范推广,不断扩大机器人应用范围和水平。鼓励溢达纺织、海天味业、万和电气等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开发机器人本体及智能化生产线,推动机器人技术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

    在平台建设方面,高明积极与国内大学、科研机构的机器人研究机构对接,通过合作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和协同研究中心、支持本地企业以购买专利、股权合作等多种形式实现研发成果转化,加快发展壮大机器人产业规模水平。支持职校职院、骨干企业、机器人研发机构三方共建实训基地,强化机器人产业平台和人才支撑。

    针对技改资金投入需求,高明将引导企业与相关融资机构对接,按“市场运作”方式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积极发动、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省级、市级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贷款贴息专题方向等相关项目,减轻企业技改成本,加快企业技改项目建设。

    此外,高明还将探索组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及时研究解决企业技术改造遇到的各类问题;大力发展各类社会服务组织,完善有利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探索引进国家实验室服务为企业提供技术管理诊断,协助企业发现生产技术问题,解决生产技术瓶颈,提高企业开展技改积极性。

    ■相关

    高明区“上云上平台”企业

    已超300家

    笔者从高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获悉,截至目前,高明区“上云上平台”企业已超300家,企业申请“上云上平台”服务券超过300万元,高明正积极推动企业创建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

    今年高明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技改投资增长8%以上;深入实施“互联网+”“机器人+”“5G+”等专项行动,推动3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新增应用机器人150台。

    自2018年开始,高明区便组织工业互联网专家团队,多次走进区内企业进行一对一信息化服务,辅导企业进行工业互联网深度改造。截至目前,通过专家团队,已对全区100余家企业进行了“上云上平台”信息化诊断服务;同时,高明区也鼓励企业“走出去”,到南海、三水等地进行交流和学习,助力区内企业“上云上平台”。

    广东腾一科技有限公司、川东磁电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华全电气照明有限公司、佛山市兴沛冲汇通家具有限公司、佛山众塑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明企业均是“上云上平台”的先行者。

    高明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继续加强对企业“上云上平台”政策宣传,结合进企业一对一服务,组织工业互联网专家团队重点打通全区工业企业内部信息孤岛,实现工业互联网系统互通,提高制造型企业核心生产管控能力。同时,将通过继续深挖高明区本地工业互联网开发团队,推动中小微企业工业互联网应用。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6346 字。

转载请注明: 智能化改造为工业企业赋能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