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冬奥遗产 助力城市发展

本文转自:人民网

善用冬奥遗产 助力城市发展

  俄罗斯索契山区民众在雪中游玩。

善用冬奥遗产 助力城市发展

  索契菲什特奥林匹克体育场。
  影像中国

善用冬奥遗产 助力城市发展

  韩国江陵市高铁站外的五环标志和平昌冬奥吉祥物。
  本报记者 马 菲摄

善用冬奥遗产 助力城市发展

  意大利都灵城市远景。
  影像中国

  对不少主办城市来说,冬奥会是一张展现给国际社会的闪亮名片,是一个展示综合面貌的重要窗口,还是一次加速转型的难得契机。通过统筹规划和持续管理,冬奥遗产助力举办城市在产业、生态、文化等多领域取得进步,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意大利都灵——

  留下丰富的“绿色遗产”

  本报记者  韩  硕

  2006年冬奥会举办城市都灵,是一个有故事的城市。晴日里,行走在市中心悠久的古迹、博物馆、巴洛克式建筑群中,远处绵延不绝的阿尔卑斯雪山清晰可见。一些工业遗址改建而成的公园,则提示着游客这座城市在工业发展史上的辉煌。作为欧洲最大的汽车产地之一,著名的菲亚特汽车公司总部就位于都灵。

  冬奥会的举办向世界展示了都灵作为绿色高山都市的一面,也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时过境迁,精彩激烈的体育赛事在公众记忆里或已模糊,但都灵冬奥会给这座城市留下的丰富‘绿色遗产’还在造福着后人。”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都灵市所在大区)政府前体育部长乔瓦尼·法拉利思说。

  筹办之初,都灵冬奥组委会就把目标定为“世界上第一个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绿色标准的体育赛事”,其“都灵气候遗产”计划的实施开创了奥运史上碳中和实践的先河。为抵消奥运期间的温室气体排放,都灵进行了一系列探索,投资再造林、使用可再生能源、发展绿色交通等,让如今的城市环境也受益匪浅。2006年,意大利第一辆氢能公交车在都灵市内投入运营,如今都灵市区随处可见电动大巴和新能源汽车。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6年底的一份评估报告显示,都灵冬奥会期间排放的温室气体有近70%被抵消;减少废弃物的措施使比赛期间都灵市区和郊外赛场周边的垃圾负担仅增加了0.2%。节约用水、山地生态保护、绿色建筑设计等环保行动都收效显著。环境规划署前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表示:“都灵冬奥会展示了保护环境的决心和措施,同时也激励人们更加自觉和努力保护人类唯一的生存环境。”

  据介绍,除了制定全面的环境监测与管理措施,都灵冬奥会还推动环保知识普及和绿色理念传播。“当年为冬奥会建立的战略环境评估监测体系,为之后城市水循环、土地利用、废弃物处理、生态系统的监测提供了成功经验和思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监督的习惯延续至今。”法拉利思说。回想曾在冬奥会期间所做的志愿者工作,都灵市民法比奥对一些细节记忆犹新:“当时为避免对环境造成影响,办公室设备、比赛场地原材料等30余项采购必须完全符合最严格的环保标准。和冬奥会有过亲密接触的人都十分珍视如今的美好环境。”

  冬奥会不仅留下了丰富的“绿色遗产”,也是这座城市变革和复兴的催化剂。上世纪末,都灵的工厂在经济危机和工业化转型中大量倒闭,城市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人口流出压力。冬奥会给这座城市进行了一次新的定义,昔日的“菲亚特汽车之都”转型为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游客数量显著提升。“一到冬天,这里便成为全球冰雪运动爱好者聚集的胜地。奥运会前,休闲和文化旅游仅占总体旅游人数的20%,其余多为商务旅行。冬奥会后,人们认识了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重要古迹的城市,不仅可以组织大型体育赛事,还可以为游客提供丰富的体验。”法拉利思介绍。

  奥运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也配合着城市的转型,加速城市更新的同时,成功激活老旧空间。中央果蔬市场旧址上建起奥运村,废弃的工业仓库被改造成媒体中心……冬奥会后,曾经的比赛场馆成为民众活动和健身的重要场所。如今,冬季运动体育俱乐部和业余体育学校遍布都灵。民众无论在城区还是周边的山区,都可以找到专业场所进行冰雪运动。

  意大利冰上联合会主席安德里亚·吉奥斯表示:“冰雪运动富有激情,通过举办都灵冬奥会,意大利不仅积累了举办重大赛事的经验,而且培养了全民特别是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都灵冬奥会后,奥林匹克教育活动被纳入中小学教育大纲,冬季运动在意大利愈加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韩国平昌、江陵——

  继承冬奥这张城市名片

  本报记者  张  悦

  位于韩国江原道的平昌和江陵是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主要举办城市。记者近日探访两地,依然随处可见奥运五环标志,冬奥会俨然已成为城市名片。两地政府积极利用冬奥会举办城市身份,持续开发各类奥运遗产,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从首尔出发,乘高铁途经平昌,最终抵达江陵。平昌郡多山,承办了冬奥会大部分雪上项目;江陵市靠海,冰上竞技多在这里进行。两地有山有海、风景优美,过去由于人口稀少,经济相对落后,冬奥会的举办让这两座不知名的小城在国际上拥有了知名度。

  “冬奥会让这条高铁的建设计划大大提前。高铁通车后,从平昌站到首尔清凉里站仅需70多分钟,人们甚至可以乘这条高铁通勤。”平昌郡副郡守郑然吉说,为保障冬奥会道路交通,韩国还新建了一条高速公路,并扩修多条高速和国道。得益于便捷的交通,现在每年约有1000万游客到访平昌,韩国国家文献保存馆也成为首个入驻平昌的国家机构。

  “以前从首尔到江陵一般都要驾车,需安排两天一夜的行程。现在乘坐舒适的高铁只需不到两个小时,江陵游变得更加惬意。”游客金淑培一下高铁便在附近租车,开始了江陵之旅。拥有壮美海景的江陵市是韩国的旅游胜地,以前多是陈旧的民宿和小型旅馆。为更好服务冬奥会,韩国政府根据奥运特别法,将江陵市一些区域划为奥运特区进行建设。冬奥会前后,十几家现代化的酒店和度假村在江陵及周边城市海滨建成,入住率在冬奥会后依旧很高。江陵市副市长金旺圭告诉记者,冬奥会后,仅有20万常住人口的江陵每年接待3200多万人次的游客。游客增多带动了当地个体经济的发展,新的酒店和住宅公寓也纷纷落成。“冬奥会让江陵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记者看到,现在江陵市仍有不少在建的住宅区。“冬奥会后,其他城市的居民也喜欢来江陵买房,这几年建好的住宅都已售出,在建的十分抢手。”江陵市体育课课长金其来介绍,“江陵不仅建造了现代化的冰上运动场馆,也新建了很多跟市民生活相关的基础设施。冬奥会让人们发现了江陵的魅力,给江陵经济注入了活力。”

  冬奥会结束后,如何利用好奥运场馆是一个挑战。平昌郡政府设计开发了多种体验型旅游产品,包括面向学生举办平昌体育冬令营,向东南亚国家提供冬季运动训练设施等。为有效利用冰壶竞技场馆,激发市民参与冰上运动的热情,江陵市邀请在平昌冬奥会上获得银牌的韩国女子冰壶队常驻,作为该市代表队训练比赛。

  江陵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速滑馆、花滑馆和冰球馆是按照国际比赛标准建造,很难作为普通冰上运动设施对民众开放,还在积极探索有效的利用途径。目前冰壶竞技馆的地下一层修建了滑冰场供市民使用,花滑馆的地下一层则改造成游泳馆向市民开放。未来,江陵市计划将冰球馆进行部分改造,增加数码虚拟成像系统,使其成为冰上数字剧院,打造全新冰上文化产业。

  除了场馆和基建,冬奥会还留下了许多无形遗产。平昌郡政府成立奥运遗产课,专门负责奥运遗产的开发和利用。“平昌冬奥会突出了和平的主题,平昌郡主要围绕‘和平’这一奥运无形遗产来推进各项事业。”平昌郡奥运遗产课课长李永培介绍,平昌郡已连续3年举办“平昌和平论坛”,邀请国际知名人士和相关领域专家参加,目标是将该论坛打造成和平领域的“达沃斯论坛”。据悉,平昌郡计划在2022年初成立财团法人平昌和平中心,进一步精细化管理奥运遗产,以更好提升平昌的国际知名度,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江陵奥林匹克博物馆,专设的志愿者展厅记录了平昌冬奥会期间志愿者的辛勤付出。金旺圭说,平昌冬奥会尤其是冬残奥会期间,江陵市民表现出的理解和奉献精神,是一笔宝贵的奥运遗产,对江陵在未来举办各项国际赛事非常有帮助。平昌冬奥会后,江陵和平昌都在积极申办国际性冬季运动赛事和国际会展会议,“我们希望用好奥运这张国际名片,使江陵升级成为一个国际化城市”。

  

  俄罗斯索契——

  释放四季旅游的魅力

  本报记者  荣  翌

  走进索契“体育荣誉博物馆”,数千件展品讲述着俄罗斯体育的光辉历史。其中,索契承办2014年冬奥会的合同书和会徽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奥林匹克情缘。“这些年来,我们的奥运遗产一直在发挥作用,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索契市市长科帕戈洛斯基说。

  “黑海明珠”“疗养胜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四季宜人的气候,超过200处历史遗迹,让索契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依山傍海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终年温暖湿润的气候——夏季平均气温26.5摄氏度,冬季平均气温8摄氏度以上。早在苏联时期,索契就是夏季度假胜地,但受限于基础设施和整体规划,冬季旅游资源长期没有得到充分挖掘。索契市前市长帕霍莫夫指出:“索契一直拥有成为四季旅游目的地的潜力,只是相应配套设施不足,冬奥会改变了这一点。”

  俄罗斯纪录片《我爱你,索契》再现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和宏伟的体育场馆在这座城市平地而起的奇迹。从2010年开始,索契对道路交通进行了全面修整,极大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索契国际机场扩建后大大提升了国际客运承载能力。为迎接冬残奥会准备的1400多个无障碍设施可供残疾人使用。365公里的公路、200公里的铁路、22条隧道、54座铁路桥梁以及数百公里的电力线,共同构成联通城市及周边地区的庞大基础设施网络。

  冬奥会筹备期间,俄政府就批准了会后利用奥运遗产助力地区发展的规划,目标是通过体育和旅游设施,将索契转变为一个全年开放的世界级度假胜地和专业运动员训练中心。索契所在的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还成立了度假村、旅游和奥林匹克遗产部,负责投资政策和战略规划。

  如今,冬奥会留下的体育设施全年都在发挥作用。“玫瑰庄园”滑雪度假区拥有94公里的滑雪赛道,其中13公里的赛道经过国际滑雪联合会认证,可举办最高级别的国际体育赛事;雪橇赛道成为俄罗斯国家队训练中心的一部分;冰山滑冰宫成为曲棍球、花样滑冰等项目的训练和比赛场地。世界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F1)、大陆冰球联赛(KHL)、世界高山滑雪锦标赛等一系列国际体育赛事在索契举办。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言:“索契冬奥会为俄罗斯举办其他国际比赛创造了一切条件。”

  俄政府还持续对冬奥会场馆进行改造,使其适应新的标准和要求。2016年,劳拉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中心对滑雪道进行了调整改造,菲什特奥林匹克体育场在原有基础上改建成大型足球场以迎接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俄罗斯副总理切尔内申科2021年表示,俄政府将建设“天狼星”大型体育集群,结合索契所有奥运遗产,打造全年可举办36个项目比赛的基地,不仅面向专业运动员,也可供各年龄段体育爱好者使用,潜在承载能力将达到每年50万人次以上。预计到2022年底,占地6000平方米的运动与康复医学中心也将在这里建成。

  亚历山大和阿纳斯塔西娅是一对年轻夫妇。2017年,他们举家从叶卡捷琳堡搬到了索契附近的著名滑雪胜地卡斯纳亚·波利亚纳。索契冬奥会场馆按地理位置分为山区集群和沿海集群,分别用于开展雪上和冰上两大类项目。作为山区集群的一部分,卡斯纳亚·波利亚纳因“奥运效应”获得强劲发展动力,新的道路、酒店、住宅、餐饮等设施和产业兴起。“这里已成为一个现代化的休闲、旅游和体育空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亚历山大说。

  数据印证了冬奥会的“余温”:索契市人口从2014年举办冬奥会时的38万发展到如今超过50万,2016年索契游客人数比2013年增长了近40%。据索契市政府官网信息,2021年前9个月已有570万游客到访索契,比新冠肺炎疫情前高出6.3%。

  今天,舒适便捷的索契一年四季都吸引着俄罗斯各地居民和外国游客。从海滨公路驱车前往滑雪赛道,一路蜿蜒,海滩、山脉、森林、雪景等多种风光尽收眼底。乘坐新修铁路线,只需30分钟即可从山区集群到达沿海集群。一天之内,既能在高山滑雪场驰骋,又能在温暖海水里畅游,还有2000多家宾馆和酒店供游客选择。音乐节、电影节、体育文化节、国际论坛……每年超过60项大型活动,进一步丰富着索契的社会文化生活,增添着城市的魅力。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2年01月26日 17 版)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5003 字。

转载请注明: 善用冬奥遗产 助力城市发展 - 楠木轩